高考改革變成這樣的形式后,無疑對物理產生了巨大沖擊。新高考進行改革,小科目進行選考,所在,關于放棄物理,關于對物理人才的斷層缺失的焦慮,個人覺得沒必要,近三年新高考改革在如火如荼進行中,日前,教育部發布了2018年實施新高考的省份名單,本來物理就難,大家原先沒改革前就學的脫層皮一樣,上了大學誰還想再碰它。
1、湖北高考改革3 3,該如何選科?
面對新的高考改革,如何選科才更好,這是近段時間以來,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學生都在不斷思考的熱點問題。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選科呢?或者說選哪些科目才是最好,在高考中更有把握?我們要認識到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學生的學科選擇權、課程選擇權、專業選擇權,目的是盡可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科上,在高考中有更好的發揮,那么應該根據什么來選科呢?第一種是注重興趣愛好。
作為學生,應該要好好的給自己做一個定位,清楚自己的學業水平,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特長特點,然后根據這些在可選科目上找出自己學習興趣相對濃厚的3個學科,這種選擇辦法有利于今后的學習和提升學習成績,在高考中能考出更好的成績,第二種是規劃好奮斗目標。給自己今后的學習深造做一個規劃,比如今后要學什么專業,畢竟專業再多,你最終也只會選取少數那么幾個來報考,
還有就是將來在什么行業發展,規劃好之后,然后按照規劃的方向來選學科,這種選擇不一定會選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管控好自己,朝著規劃好的方向刻苦學習,第三種是隨大流。這種選擇是不在意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沒有未來的職業規劃,先考上目標的大學再做職業規劃,這種選科的依據就是能報更多的專業、更多的大學可以選擇,然后競爭由不那么激烈、學科難度也沒有那么大、更能考高分和考上理想的大學。
顯然這幾種條件要同時滿足的可能性很小,好吃、容易吃的大家都想吃,根據山東省的選科結果顯示,思想政治 地理 歷史組合(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最高,物理 化學 生物(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次之。總之,高中階段要了解清楚個人的興趣愛好、強項,然后刻苦努力學習,一點一滴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個,這樣才能對成績的提升有所幫助,將來才能考出滿意的分數,
2、高考改革3 3模式下,高中授課將會怎樣調整?如果都不選物理,物理人才怎么辦?
目前實施新高考3 3模式的省(市)只有6個: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在3 3模式下,的確有考生“逃離”物理的問題,像題中所提及的“都不選物理”是不可能出現的,但是確實或有大部分考生放棄物理的問題。數據說話:3 3模式下,物理的確有些許受冷落根據上海2017年的單科選考人數統計可以發現:選擇物理的人數有1.8萬人,相比物理,孩子們更喜歡選擇地理、生物和歷史,
再看浙江某中學2019屆的單科選考數據,可以發現,同樣是物理選擇的人數是最少的。再看一下山東首屆新高考生的單科選考數據:同樣是選擇物理的人數較其他科目而言,要少很多,3 3模式下,高中授課如何調整?3 3模式下,實行的是走班教學。對學生而言:“走班”,意味著沒有固定教室,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課程表,意味著學生可以體驗到不同老師的教學風格與方法;對于教師而言,“走班”教學可能意味著更多的精力在教學內容上,無法再觸及學生層面上的管理,
關于物理人才儲備引發的擔憂很多人擔心,3 3模式下,考生出于功利性的目的考慮而放棄物理,從而引發物理人才的斷層。針對這樣的一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如果放棄物理的是那些物理成績本身就不好的學生,這個擔心就沒必要了,人家物理成績就是不給力,難不成要逼著人家為了大局去學物理?如果放棄物理的是那些物理很好的同學,為了在賦分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放棄物理選擇了其他更容易賦分高分的科目。
那這樣的功利性做法就很令人擔憂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會發現真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學霸都會選物理,學渣(無任何貶義)都會放棄物理。中學實力強的都會鼓勵學生們選物理,中學實力弱的都不太敢鼓勵學生選物理,這種現象在上海、浙江表現的就很突出了,因此浙江上海出臺了旨在保障選擇物理的學生的“賦分保障機制”。保障選擇物理的孩子們在賦分上不再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