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形勢的發展也讓荊州越來越重要,因為曹操在接受荊州的投降后,卻在赤壁之戰打了敗仗,又把荊州襄樊以南的所有地盤全部丟了,被孫權和劉備兩家勢力瓜分了,所以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后,荊州被三家共同占據,也就成為了三家勢力的交界處,同時也就是前線。這就是荊州在曹操統一整個北方后突顯出來的重要作用,如果曹操沒有統一整個北方,他是不會急著攻打荊州的,所以在重要性方面,荊州次于中原。
1、三國許昌在哪里?
許溯華夏千古都,昌臨故土城。三國時期的許昌位于今河南省許昌市,又被稱為蓮城,管轄兩個市轄區,兩個縣級級市并且有兩個縣,總面積達到4996平方公里。三國時期曹操在此厲兵秣馬,成為一方諸侯,逐鹿中原,通過截獲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征呂布、滅袁術,戰袁紹,逐步統一了北方,建立曹魏政權。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當時的哪個州,筆者認為,當屬于豫州,
首先對比地圖難發現,三國時期的許昌屬于豫州。曹操發源于許昌,四處征戰,當時的許昌屬于潁川郡、豫州,當時的長社縣、穎陰縣、許昌縣、鄢陵縣都屬于潁川郡,三國時期許昌位于現在許昌市東南十五公里左右,位于河南省的中部地區。公元196年,曹操迎接漢獻帝到達許昌,當時許昌被稱為許縣曹操死后,曹丕繼承丞相的職位,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受禪讓稱帝,就是在許縣,因為曹魏的根基昌于許縣,于是曹丕把許縣改名為許昌,而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許昌市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董卓禍亂朝綱,遷都長安,洛陽也化為一片廢墟,而曹操把漢獻帝迎接但許昌,擴建了皇宮府邸,人口也是當時最多的城市。武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當時的農業發展最快,曹操有在此處大量屯田,發展經濟,許昌成為當時曹魏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成為曹操重要的糧草基地,物資供應站,最后許昌人杰地靈,人才輩出。
2、荊州的地理位置為什么在三國那么重要?
東吳在長江邊,西蜀在四川,中原曹操,要一統,先取荊州,看東吳,入西蜀,連成一片,有生力,有民力,有財力,有軍力,發展好,才能大一統,諸葛亮為什么打曹操,不打東吳,因為隔條江,分兵把守,消弱力量,軍力支持不住。力兵有限,財力有限,那時靠什么,靠種地是生產力,連年用兵,人口少是個原因,為什么,荊州只有關公守,沒有大將幫忙,一個是小說,二個是,要開創霸業,自然不在守字下功夫,加上火藥桶,一點就著,派得兵多,傷了東吳感情,說你劉備,言而無信,賴著不走,防賊一樣,那樣防,如何聯吳抗曹呢?所以關公守荊州,說重要,也不重要,政治上重要,地緣上重要,曹操拿下荊州,切斷與東吳聯系,東吳只能守,那么劉備壓力大,一個人頂曹操大軍。
3、三國時候在軍事位置上,有比荊州更重要的嗎?為什么都要奪荊州?
事實上,荊州并不是三國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至少在三國前期,沒有任何人或者勢力打荊州的主意,這也是荊州牧劉表能從公元190年一直到公元208年的18年間,一直沒有特別大戰事的原因所在,從董卓之亂開始,東漢末年進入了地方群雄爭霸的時期,原本東漢末年的地方官或者獨霸一方,或者吞并周邊,開始了群雄割據爭霸的亂世時期,像袁術占據南陽與淮南,袁紹占據河北四州,曹操占據兗州,劉璋占據益州,孫權占據江東,馬超、韓遂占據關中及涼州,只有劉表占據著荊州七郡。
董卓之亂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東漢末年最重要的地方是中原四州(兗州、徐州、豫州、司隸州)和河北四州(冀州、并州、青州、幽州),因為這是東漢乃至整個華夏民族的核心生活居住區,也就是俗稱的中原地區,華夏民族自古以占據中原為正統,所以戰爭最激烈、爭奪最熱鬧的地方就是中原和河北,中原地區也指黃河與長江之間的所有地區,這里華夏核心區,也是中國核心區,所以戰爭首當其沖就是這里,中原大亂時,很多流民為了躲避戰爭而南下逃到荊州、益州和揚州避難,所以在東漢末年、三國初年戰亂都在中原一帶,而遠離中原的益州、荊州、揚州,甚至交州,暫時都算平靜,沒有特別大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