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紙的“十室九空”、“白骨遍野”、“死者無算”之類的話,你讓我編都不編出來到底死亡多少人。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山東瘟疫,死亡4128人,古代難得精確到個位的記錄,據《后漢書·百官》記載,“大將軍營五部”,于禁為左將軍,最多管理五部,也就是說5000人。
1、關羽的揚名之戰“水淹七軍”淹的是哪七軍?共淹死多少人?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率軍進攻樊城。樊城守將曹仁抵擋不住關羽軍隊的進攻,急忙向曹操告急求援,曹操急忙派遣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去樊城援助曹仁,抵御關羽軍隊的進攻。秋八月,時逢陰雨連綿,漢水暴漲,水深平地五六丈深,于禁等七軍皆被大水淹沒,關羽命令他的水軍乘船猛烈攻擊被大水所圍困的曹軍,在全軍覆沒的窘迫情況下,于禁被迫向關羽投降,而龐德卻頑強抵抗,被擒后為關羽所殺。
東漢時期的兵制是以二與五的倍數為計算,最基礎的單位為伍,即每5個人為一伍;兩個伍為什共10人,五什為隊共50人,兩個隊為一屯共100人,五個屯為一個曲共500人,兩個曲成一部共1000人。據《后漢書·百官》記載,“大將軍營五部”,于禁為左將軍,最多管理五部,也就是說5000人,這5000人中又分前軍、中軍、后軍、左軍、右軍五個部分,戰斗中有不同的責任和重點,或獨立作戰,或協同作戰。
臣妾實在做不到對于題主的要求,吐槽機只能表示臣妾實在做不到,我簡單翻了一下《清史稿》,截止1840年,地區性大疫的記載足足134條,這只是不滿一朝的工作量,你累死我也整不了華夏歷史以來的大疫記錄,光列個目錄就足以讓我崩潰了,另外華夏先民們大抵都比較喜歡用形容詞,不太愿意記數字,關于瘟疫造成的死亡人數大多沒有記載。
滿紙的“十室九空”、“白骨遍野”、“死者無算”之類的話,你讓我編都不編出來到底死亡多少人,還有一個更坑爹的事實就是古代人毒疫不分,很多大規模中毒的例子可能也被扔進瘟疫里。吐槽機考據南北朝瘟疫時就發現號稱宇宙大將軍的侯景特別喜歡在井里投毒,而他經過的地方通常會有大疫記載,想查清楚到底是哪種情況基本沒可能,
建安大瘟疫雖然全拉出來做不到,但選擇性的寫寫還是可以的,中國古代史里夠大流行級別的瘟疫不多,漢末的建安大瘟疫絕對能占一席之地。當時狀況之慘,席卷規模之大,即使只看文字都覺得不寒而栗,關于這次瘟疫的起因和開始時間我們不得而知,但漢末長期的戰亂必然是主要推手之一,有資料顯示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時疫情就已經很嚴重。
關于赤壁之戰有一種說法是其實曹操軍中瘟疫橫行,不得不燒船自退,張仲景認為疫病應該是傷寒,雖然吐槽機不太懂醫理,但還是贊同他的說法。原因很簡單,根據史料記載,那陣子確實氣候在變冷,曹操建完銅雀臺后曾經在上面種過橘子,只能開花不能結果,他兒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在淮河附近演兵,卻因為河水封凍不得不取消行程,那是歷史記載中淮河唯一一次封凍。
那么當時的疫情有多慘呢?從曹丕給吳質寫的信里就能看出點端倪,他說“親故多罹其災,徐、陳、應、劉一時俱逝”,曹丕列的那四個姓氏就是建安七子的里四個人,而且他的結論下早了,事實上建安七子除了早死的孔融和阮瑀,余下五人全死于這次瘟疫大流行。高門大閥都這樣了,平民百姓就更可想而知,曹丕的弟弟曹植寫過一篇《說疫氣》,里面記載“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
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大抵就是很多百姓直接滅門了,吐槽機還找到一些有數字的記載,黃初四年(223年)僅三月期間,宛城和許都就因為瘟疫死掉一萬多人,你要知道哪里是曹魏的大后方,受到的治理扶植應該算最好的,都已經這個德性了,后世估計這次建安大瘟疫的致死人數應該超過1000萬,我個人覺得可信。一些其他零碎數據寫完一次整場瘟疫,再找點文獻里難得有死亡數字的瘟疫記載吧,吐槽機是越看越難受,只好拉著大伙一塊倒霉:元朝至大元年(1308年),紹興、慶元、臺州三地發生瘟疫,死亡2.6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