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和以前不同了,各家各戶也不必要自己動手,請個廚師,多少錢一桌搞定,但隨禮風俗沒有變,大家來捧捧場,增加一點氣氛,這就是農村人樸實的所在,禮輕情意重嘛。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不管隨多少份子錢,都是出于自己的一份心意,在柳州農村,在家不出門已很難找到對象。
1、農村結婚賀禮一般給多少錢啊?
現當下請客吃飯已泛濫成災、大事小事、有事無事通請。從前請客、為圖喜慶、只請親朋好友、隨便請上三二十卓,現在請客不論親朋好友、生人熟人全請。請一次都是上百桌,結婚禮金由原來的十元八元上升到最低100元起步、少了還拿不出來。同學朋友關系一般的100一200元、親蜜一點的300一500元、甚至1000元以上,
兄弟姐妹之間1000元起步至3000元、有的上10000元。本村的全都請闔府、禮金根據平常交往的親疏關系而定、一般從100一500元不等,親戚之間也是根據平常禮尚往來的情況而定。你前次送我200元、這次我送還你最低不能低于200元、有時為了面子就要多送100元,城里人請客呢、你請我一次、我就請還你一次。
2、現在農村,訂婚需要多少錢?關鍵是禮金多少錢能找著媳婦?
在柳州農村,在家不出門已很難找到對象,年輕人幾乎外出打工,在外談戀愛,條件成熟后才回老家認識家人,這種情況說明感情基礎蠻牢固的。柳州農村妹仔父母普遍不干涉自己女兒婚姻,對彩禮沒苛求,據我所知,男方一般給彩禮在三萬元以內,主要用于幫小孩買結婚用品,可以說父母"白養"一個女兒,但這個條件很重要,男孩在城市或城鎮有房,成功率很高,暫無房,但有才氣,前途看好,也可找到不錯的村姑。
3、農村結婚辦酒席,普通的莊鄰,禮金多少錢合適?
說起來中國的酒席文化,那真是源遠流長,特別是紅白事,必須辦個酒席,要不然事情就不圓滿。說到酒席就不得不提份子錢,中國人比較尊崇“禮”,參加親戚鄰居的酒席總不能空著手去吧?怎么也要表示一下,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家的經濟水平、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物價也是突飛猛進的增長,像以前幾元、幾十元的份子錢已經成為歷史。
就拿我們本地來說,村旁鄰居最低標準也是200元,雖說講究的是禮尚往來,即便是以前別人來你家出的是100元,現在也自動把禮金增加到了200元,不知不覺的就認為最低份子錢就是200元,最主要是辦酒席成本也高,而且我們這還是吃3天,少了確實拿不出手。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大家也不用太過糾結,不管隨多少份子錢,都是出于自己的一份心意,
4、家在農村擺婚宴,很多村里人隨了十塊錢帶了兩個小孩兒來吃婚宴,這樣合適嗎?
感謝邀請。說起農村婚喪嫁娶隨禮一風俗,也是一個地方文明傳承,左鄰右舍捧捧場湊個熱鬧,相互幫襯著,拉近鄰里間距離,說實話,只有你在農村才能體驗到濃濃的鄉土氣息,親幫親,鄰幫鄰,大事小事里里外外有個照應,就當自家事一樣,有個責任心,各家各戶門前手一召,何必那么見外呢?純樸的鄉土氣息體現了農村人重義氣,重感情,重真誠,誰家沒有一個盆大碗小的,伸把手就這么簡單,
記得我小時候在農村就有這個習俗,講究的不是隨禮多少,而是互相幫忙,過去也不談什么廚師,只要能燒出兩個拿手菜就行,買菜的買菜,準備桌凳的準備桌凳,請客吃飯的去請客,招待客人的招待客人,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很早以前隨禮就行成了,意思意思并不代表什么,家家都一樣,也是一點心意吧了,從二元,五元,十元,二十,五十,六十,一百,在我們當地已到三百元左右,生活條件好了,幾十元拿不出手,必經也不差這幾個錢,
如今和以前不同了,各家各戶也不必要自己動手,請個廚師,多少錢一桌搞定,但隨禮風俗沒有變,大家來捧捧場,增加一點氣氛,這就是農村人樸實的所在,禮輕情意重嘛?記得在我們家有一老奶奶過九十歲生日,兒女請全村所有戶都參加他母親壽宴,煙是軟中華,酒是一百多元一瓶,那氣勢,那排場,而且分文不收禮錢。說實話我也參加了他母親的壽宴,你說人家圖個啥,感謝左鄰右舍之間相互幫襯,這就是農村實誠人的所在,真愛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