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那東吳的陰謀肯定破產,荊州也很難會失守。可以諸葛亮之所以最后將駐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關羽,也心有無奈,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后面有關羽大意失荊州的結局,關羽自己要承擔主要責任,劉備其次,諸葛亮最多只能是第三“責任”人。
1、如果三國中鳳雛未死,諸葛亮與關羽共守荊州,劉備會統一三國嗎?
有一部書叫作《反三國志演義》,作者周大荒,在他筆下,鳳雛并禾遇落鳳坡之難,一直輔佐劉備掃平天下,一統華夏,立下了不朽之功,并被封為丞相臨穎侯,與徐庶共同扶政。諸葛亮被封為瑯琊王,可惜已亡故了,關羽也沒走過麥城,一直活的很穩健,最后被封武安王,其它四虎具都健在,活到了一統天下,張飛武定王,趙云武成王,馬超武威王,黃忠武平王。
2、如果諸葛亮和關羽一起守荊州,能守得住嗎?
自赤壁之戰,孫、劉聯盟打敗了曹操,劉備趁機擴大地盤,占領了荊襄五郡,為以后奪取西川益州北部漢中奠定基礎,反觀孫權雖把曹操趕跑,消除潛在危機,卻被劉備占了大便宜,心中不快。都督周瑜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心生怨隙梁子結下了,總找機會索要荊州之地,有荊州為跳板,劉備先后收取西川定都成都,后又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實力形成三足鼎立,攻防有序。
攻城掠地之后必得有主將鎮守,當年張飛智取益州,因此益州由張飛統領,漢中魏延鎮守,而荊州是西蜀門戶,自然由關羽坐鎮最為合適。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掂記,孫權為奪回荊州時刻不曾放棄,利用關羽性格弱點展開一系列奉承討好瞞天過海姻親結盟為幌子手段,窺視關羽麻痹大意之隙白衣渡江偷襲得手。如果說諸葛亮與關羽守荊州,那東吳的陰謀肯定破產,荊州也很難會失守,
3、三國時荊州地理位置很重要,為什么諸葛軍師用關羽鎮守荊州,你怎么看?
關公單刀赴會,有勇威嚇東吳。對于曹操有放他一命之恩,加上曹軍,被人打怕了,聞到都嚇破膽!關公千里走單騎,在曹軍,威名傳,為什么曹軍主將,打關公,帶著棺材出征,命運定了,就是為了壯士氣,不然,未打先衰了!關公除了諸葛亮之外,不二人選,所以關公守荊州,但是作為一個將軍,更希望建功立業,不想做大平官,一生打過來,打出來,自然不會坐在那里,享受,而不建功立業,有機會來了,抓住機會,借勝利之威,一舉滅了曹軍,結果東吳不厚道,盟友背后插刀,怎么樣,一個人對戰有信心,兩個人還有信心嗎?而且是偷襲的,被人堵了后路,怎么辦,拼死呀?臣子節氣!。
4、諸葛亮知道關羽的性格,為什么還讓關羽去荊州?
故事是編的,作家編的巧而人看不出多少破綻,《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夜觀天星,觀北方有行星明亮故料定天不滅曹,就讓關云長去做了這番人情。故事還沒完一一一關云長華容道放走了曹操,犯了軍令,只因是關二爺死罪以免,法刑上身。幾十軍棍打的皮開肉綻,張飛爬在了關云長的身上替受刑者減輕了痛苦,事后關云長宴請了張飛。關云長說:三弟啊,古城相會不是二哥的刀快,險些被蔡楊所殺,
那時誤會你了,放走曹操,軍師治罪張飛吃酒多了,向關羽道謙,都是魯莽的話,其實中了它人之計。劉備心里最清楚,后來劉備勢力,地盤壯大,荊州不讓關羽鎮守獨當一面非它人能勝其任。荊州王是劉備的主意,與諸葛亮可能無關,關羽荊州出事,從劉備的哭聲中辯出側隱。只于祥情那個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勝仗,總有敗的時候,蜀國有時候軍機大事由不得諸葛亮的,比如大報仇劉備以一孤行。
5、如果當初關羽聽馬良的話或者諸葛亮守荊州可以守住嗎?
211年,劉備以龐統為軍師,黃忠魏延為主將,劉封關平為副將,率兵一萬入川,名為助劉璋抗張魯,實為圖謀西川,但意圖被劉璋屬下識破,被迫攻打雒城,軍師龐統親臨前線,不幸遇難。劉備大軍進退維谷,213年,劉備派關平回荊州請軍師諸葛亮入川相助,劉備入川時由軍師諸葛亮負責鎮守荊州,關羽張飛趙云協助,諸葛亮將荊州轄區治理得井然有序,招兵買馬,擴充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