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六安瓜片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們金寨是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qū),正宗六安瓜片茶。手工瓜片成品2008年,六安瓜片制作技藝正式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對六安瓜片茶文化的保護和推廣更進一步,六安瓜片生于六安茶,是清朝名茶中的佼佼者。
1、六安瓜片用什么杯喝適合?
六安瓜片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我國綠茶中唯一一種去梗去芽的茶。沖泡后味道清高而濃郁,水色碧青,滋味甘醇,特別適合用高腳玻璃杯沖泡,投茶3克,先注入100℃水溫的開水至杯三分之一處,搖晃潤茶;接著再提水高沖至7分滿,靜待一會兒便可品飲。用高腳玻璃杯沖泡不僅方便,同時也能觀賞到茶葉在碧綠的茶湯中綻放,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當然,六安瓜片也可以用蓋碗沖泡,取茶5克,像我們的瓜片是傳統(tǒng)純手工制作的,可以沖泡8道以上。如果是品質較差的瓜片,蓋碗沖泡時可以留三分之一茶湯再續(xù)水,以上個人經(jīng)驗之談,不一定全對!覺得說得好的朋友請點贊,有不同看法或見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當然,喜歡喝六安瓜片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我們金寨是六安瓜片的核心產區(qū),正宗六安瓜片茶。
2、請問正宗的六安瓜片產自哪里?
話說這六安瓜片茶,可謂是綠茶中的名角了,但是由于其無法達到量產,所以很多的茶客都未見其真容呀,一直都是聽其名,這里又得說到我的國六大茶類之一的綠茶了,其按外形可分類七種:一、是如西湖龍井茶是扁平挺直狀的;二、是如碧螺春是芽茸狀的;三、是如黃山毛峰、信陽毛尖是芽苞狀或芽尖狀的;四、是如平水珠茶是圓珠狀的;五、是如屯綠是眉條狀的;六、是如南京雨花茶是針狀的;七、是如六安瓜片是片狀的。
要說這六安瓜片的產地,通俗的理解就是產于安徽省六安縣,然后外形似瓜子,片狀,所以叫六安瓜片,站在專業(yè)的角度這種說法是不恰當?shù)模鋵嵙补掀嬲漠a地是安徽省的六安、金寨以及霍山這三個縣,又以金寨縣齊云山鮮花蝙蝠洞所產之茶質量最高,故又稱“齊云名片”。那又為什么叫“六安瓜片”呢?這主要是因為金寨與霍山這兩個地方在古時都是同屬于六安州,
六安瓜片之所以獨特是由于其環(huán)境的特殊,這個地區(qū)是位于皖西大別山區(qū),山高林密,云霧彌漫,空氣濕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備了良好的產茶自然環(huán)境。更為讓人驚奇的是蝙蝠洞周圍的茶樹生長是常年吸取蝙蝠糞便里的營養(yǎng)物質,由于蝙蝠洞周圍有成千上萬的蝙蝠,排撒的糞便中富含磷物質,是非常有利于茶樹的生長,根據(jù)周恩來總理的衛(wèi)士喬金旺回憶,在總理重病期間,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辦公廳的人費了很大周折,才滿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
喝過茶后,總理解釋說,抗戰(zhàn)初期,新四軍軍長葉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這種茶,就好像看到了葉挺將軍,由此可見六安瓜片在兩人心中的位置,此茶最早始于唐代,揚名于明清,可謂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在解放后,更是三次被評為國家優(yōu)質名茶。六安瓜片的成品:其形葉緣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其湯色翠綠明亮,香氣清高,味甘鮮醇;其功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竅散風,
像如此的優(yōu)良品質,一方面離不開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其精細考究的采制加工的過程。宋代的梅堯臣《茗賦》中就寫到:“當此時也,女廢蠶織,男廢農耕,夜不得息,晝不得停”,這里就是指六安瓜片的采摘時間一般在谷雨致電立夏之間,較其它高級茶遲半月左右,攀片時要將斷梢上的第一葉到第三四葉和茶芽,用手一一攀下,第一葉制“提片”,二葉制“瓜片”,三葉或四葉制“梅片”,芽制“銀針”,隨攀隨炒。
炒片起鍋后再烘片,每次僅烘片2-3兩,先“拉小火”,再“拉老火”,直到葉片白霜顯露,色澤翠綠均勻,然后趁熱密封儲存,好了,以上這些是與大家探討的關于“六安瓜片”的內容就到這里了,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你,非常感謝你的閱讀~更多的相關茶知識,請【關注】吳本山人頭條號,每天分享茶知識,與茶友共同成長。歡迎轉發(fā),越多分享越多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