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衛生院(全額財政)一特別要好朋友工資,她平時工作不太忙,主要以公衛和宣傳為主,職稱為專業技術崗九級(中級職稱),每月到手工資5300元左右(有600多元鄉鎮津貼),他對自己工資相對比較滿意,唯一遺憾的將專業幾乎廢棄,同事妻子在當地縣醫院(差額財政,縣財政只負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由醫院自己承擔)婦產科,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科室獎金等構成,專業技術十級(中級職稱),每月到手工資在7500以上,但是超過8000元月份不會很多。
1、基層醫護人員現在工資多少?
你們當地是法外之地嗎?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在你們那邊沒有執行嗎?就是基層臨時醫護人員工資也不止這么一點吧?一月800元工資也就是零幾年工資水平吧。當地衛生院(全額財政)一特別要好朋友工資,她平時工作不太忙,主要以公衛和宣傳為主,職稱為專業技術崗九級(中級職稱),每月到手工資5300元左右(有600多元鄉鎮津貼),他對自己工資相對比較滿意,唯一遺憾的將專業幾乎廢棄,同事妻子在當地縣醫院(差額財政,縣財政只負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由醫院自己承擔)婦產科,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科室獎金等構成,專業技術十級(中級職稱),每月到手工資在7500以上,但是超過8000元月份不會很多,
縣醫院唯一缺點就是忙,而且面臨年輕醫生力量不足局面,主要就是待遇低引起的。我不知道每月800多元工資是怎么生活的,據我所知當地鄉鎮衛生院臨聘鄉村醫生坐診每月都有2500元工資,縣醫院長臨工護士每月也有4000元收入,醫護人員太辛苦了,而且醫護人員找一份3000元往上工資易如反掌,不知道你們那邊是怎么搞的。
2、鄉鎮衛生院編制,一年收入大概在7-8W,你們覺得可以堅持嗎?
這要看是哪里的鄉鎮衛生院,說個實例吧,幾個月前,去本地一家鄉鎮衛生院聯系工作,其離最近的縣級市有二十多公里。一位全科醫生和我聊起自己的經歷,子承父業,年少時學中醫,后來去讀了中專衛校,招進鄉鎮衛生院,從事內科多年,又經過全科醫師培訓,干起全科醫生工作,五十多歲了,中級職稱,平均每個月有五千多元收入,一年六萬多,很知足,
當地物價不高,鎮子不小,建設得很漂亮,周圍有幾個景區,還是通往九寨溝的必經之地。從醫幾十年,雖然沒有很高的醫術,但處理常見病、多發病還是得心應手,也很受老百姓歡迎,對工作、收入挺滿意,兒子大學畢業就在縣級市工作,安了家,有空就開車去看看,小住兩天,挺愜意。類似收入情況本地甚多,真正不滿意,不能堅持而離開的不多,基本就是三十歲左右以下的少數年輕人,
3、一個鎮上的小醫院,全院300醫職人員,一年要發多少工資?
我們鎮是全縣最大的鎮,322國道穿鎮而過,湘桂鐵路在鎮上有一個一次性可承接上500多人的火車站,火車站不僅有客運,還有貨運。鎮上原有一家中型鋼鐵廠,有職工近2000人,屬于市直單位,另外還有一個縣企磷肥廠,有職工近500人。單是這兩個廠,職工加家屬,就有7000多人,本鎮是本縣的重要交通樞紐,周邊有8個鎮需要經過本鎮,或在本鎮中轉,才能到達縣城。
而且與鄰縣接壤,鄰縣也有部分人在本鎮搭車或就醫,本鎮醫院原稱鎮人民醫院,因為就醫患者很多,經濟效益良好,設備不斷升級,也不斷有良醫加入,風頭直逼縣人民醫院。后來縣衛生局(縣衛健局)經過申請審批,將本鎮醫院更名為縣第二人民醫院,因本鎮醫院業績良好,很多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設法往這里調,還有些通過關系進入這家醫院,特別是縣里面一些無處安置的人員,領導總會想到本鎮醫院,大筆一揮:反正他們醫院效益好,就去他們醫院吧!現在本鎮醫院保衛科、后勤科人滿為患,連清潔工也差不多可以差不多組成一個排了。
本鎮醫院正式醫職人員已達300余人,一個月所發工資不如大家想像的那么多,也就150萬左右,因為后勤人員、保衛科以及護士,他們的工資相對較低,不過,本鎮醫院人滿為患,吃閑飯的人太多,現在每個月發150萬工資,已經超出了醫院的盈利能力,只能依靠申請財政補貼來補這個窟窿。不知這種做法還能維持多久?現在好醫生沒心思在這里呆了,都想法調到縣人民醫院或縣中醫院去,本鎮醫院的業績正在逐漸衰落!本鎮醫院正在走向通向小醫院的那條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