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歐盟愿意立即接納南斯拉夫為其成員,只要南斯拉夫放棄共產黨內的一黨統治,以改變其一黨統治為多黨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英文:南斯拉夫)(1963-1992),歷史國名,位于巴爾干半島,1992解體其中,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前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共同建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后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1。
在中國的社會白主義建設中,由于經濟體制和政策上的一些失誤,從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南全斯拉夫陷入了經濟危機。先是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短缺,然后是通貨膨脹,失業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等。整個80年代,南斯拉夫經濟發展處于停滯狀態,經濟增長率幾乎等于零,通貨膨脹日益嚴重。1989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256%。最終,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激化,進而發展為內戰。西方長期以來把南斯拉夫在社會主義國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上世紀70年代,歐盟愿意立即接納南斯拉夫為其成員,只要南斯拉夫放棄共產黨內的一黨統治,以改變其一黨統治為多黨制。東歐和蘇聯劇變后,米洛舍維奇沒有接受西方國家以破壞國家統一和民族獨立為目的的經濟援助。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英文:南斯拉夫)(1963-1992),歷史國名,位于巴爾干半島,1992 解體其中,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前共和國南斯拉夫聯邦共同建立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后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現-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