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是中國最大的亂世,湖北作為天下咽喉,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湖南境內,發現了四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證明人類在湖南生存的歷史很久遠,湖南湖北劃分源自于宋代,當時分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這個路就是省級行政區劃,荊湖北路首府是江陵府也就是現在的荊州,當年也叫過荊州府,荊湖南路首府是潭州,比府低半級,重點來了,岳州和鼎州也就是現在的岳陽和常德全部都屬于荊湖北路,進而洞庭湖全境都在湖北,湖南的潭州有一點點接壤洞庭湖,也就充分詮釋了洞庭湖如何劃兩湖。
1、湖北、湖南的“湖”是指什么?湖南、湖北以什么湖為界?
洞庭湖,順便科普一個小知識?,F代洞庭湖全境都在湖南,當年可不是,湖南湖北劃分源自于宋代,當時分荊湖北路和荊湖南路,這個路就是省級行政區劃,荊湖北路首府是江陵府也就是現在的荊州,當年也叫過荊州府,荊湖南路首府是潭州,比府低半級,重點來了,岳州和鼎州也就是現在的岳陽和常德全部都屬于荊湖北路,進而洞庭湖全境都在湖北,湖南的潭州有一點點接壤洞庭湖,也就充分詮釋了洞庭湖如何劃兩湖。
2、山東這個名字是怎么由來的?
答題山東這個名字?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后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山東位于太行山的東邊,因此得名山東,簡稱“魯”,省會在濟南,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這就是它的得名由來…山東!!~~山東省,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于中國東部沿海北,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類型包括山地、丘陵、臺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3、廣西和廣東名字的由來是怎樣的,這個廣字是什么意思?
廣東廣西合稱兩廣,明清時期還專門設置了“兩廣總督”來管理,兩廣是怎么來的?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始皇的仲父(干爹)呂不韋出版了《呂氏春秋》,書中提到關于“百越”的只言片語,但沒有解釋“百越”的具體位置。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滅六國后就盯上了百越,派屠睢率領50萬大軍攻打嶺南;征服了百越,秦始皇實行郡縣制,全國設為36郡。
在嶺南地區就設置了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就是指“南方的海”,南??ぽ牼呈菛|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等大部分地區。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任囂病逝,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趙佗就起兵隔絕五嶺通中原的道路,以武力攻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劉徹派10萬大軍滅了南越國,設立了交州。漢武帝又將南越國分成9個郡(南海、蒼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并下詔:“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并規定交州治所就叫廣信(今梧州市),這就是說兩廣的“廣”字源于漢武帝詔書。東漢13州,就有交州,管轄今兩廣大部分地域和越南北部,
孫吳割據江東,分交州為二:交州和廣州。隋文帝楊堅廢除郡置,改為州縣制;隋煬帝時為避楊廣的名諱,廣州改名為“番州”,唐朝設立交州總管府,又稱都督府,后改為安南都護府,宋朝的地方行政單位稱為“路”,嶺南設立了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東路簡稱廣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基本奠定了今天廣東廣西的邊界,這便是廣東、廣西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