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人被稱為最沒湖北特征的湖北人。”意思是說湖北人的精明,會算計,尤其是這幾個地方人的厲害,就這個問題而言,人與人不同,有的生活條件好,有的生活水平一般甚至不好,“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說的就是湖北人,不僅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還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同類城市經濟三強之一。
1、湖北襄樊怎么樣?
襄陽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擁有著亞洲第一寬的護城河,素有“華夏第一城池”之稱。史上一直稱其為“鐵打的襄陽”,襄陽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為南北“咽喉”,扼守漢水交通要道,號稱“天下腰膂”。向南借道荊州、通過江漢平原可直達長江,向西據守宜昌,可鎖住整個出川的三峽渡口,就憑這一條地勢,襄陽在任何時代里穩居C位出道。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襄陽推門是漢水,這里有著盛世的呼吸,埋著亂世的焦骨,展現著楚人骨子里的勇猛。一代江湖一代情,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襄陽城被多次提及,郭靖和黃蓉在此提出“俠之大者”,襄陽成為江湖中心,聲名遠播,不到襄陽非豪杰,沒登上襄陽城樓,就別說自己是有名號的英雄。襄陽城樓,江湖中的瑯琊榜,堪比武林中人的星光大道,
襄陽的俠義來自江湖,卻并非“江湖”傳說。襄陽城在歷史上就有著倔犟的風骨,武俠故事不過是在鐵血氣質中描了幾筆俠義情懷,全城熱血抗疫,你可知這座“鐵打的襄陽”究竟有多“鐵”現實中,襄陽確實抵抗了蒙古40年的進攻。成吉思汗南征北戰,所向披靡,但當蒙古人兵臨襄陽城下,就停下了躍馬奔馳的步伐,很多驍勇猛將一直從草原少年打到滿頭白發,也沒有把帳篷運進襄陽城,
元朝建立后,雙方的老將們彼此和平協商,歷史已經步入輝煌,生命逐漸黯淡無光,停止了一生的殺戮,換取漢江邊笑聲朗朗。抗日戰爭時期,武漢淪陷,日軍狂躁的目光盯上襄陽。襄陽人再次用血性和彪悍守住了自己的家鄉,雙方拉鋸戰打了6年,直到抗戰勝利,襄陽父老依舊頑強地站在城墻上,看著日軍一路倉惶,襄陽的鐵血并非莽撞硬干,而是來源于深厚的文化智慧。
《三國演義》120回故事有32回發生在襄陽,東漢末年,天下分三,一折一扇,知曉千里,諸葛亮早期就住襄陽隆中,劉關張三顧草廬,縱論天下形勢,成就傳世《隆中對》,后來“三分天下,鼎足之勢成矣”。襄陽人被稱為最沒湖北特征的湖北人,這里不同于印象中“九頭鳥”的精明,有著讓人出乎意料的質樸和熱情。襄陽口音偏向河南,老河口地域講話比河南還河南,不過襄陽話總體上還夾雜著陜西味道,用歐陽修的話講,就是“語言清輕略帶秦”,
2、襄陽作為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市民生活水平怎么樣?
感謝襄陽網友的信任并邀請回答本話題!就這個問題而言,人與人不同,有的生活條件好,有的生活水平一般甚至不好。觀點如下:①參照城市類型規則,襄陽屬于大城市標準,聽起來、看起來感覺這座城市還不錯吧。不僅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還是中西部地區非省會同類城市經濟三強之一,從招牌上來看,許多人都以為本地人應該生活水平挺高的。
②市區集中著全市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襄城、樊城、襄州、高新、經開(東津新區),中心城區人口最多的就是樊城區,該區主要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平均工資在2500至4000元左右。全市工資最高的地方是高新區,平均工資3000-4500元,但是高新區是工業區,大多都是進廠,勞動力度很大,相對于樊城區的工種要累許多。
③要了解一個地方的生活水平,首先就要以人均收入為主,說實話,襄陽薪酬收入并不高,很難滿足每平8000元以上的商品房。④當地人的出路呈多元化,一是有技術、會手藝的,基本上都是200-400元每天。二是外出打工的,只要是沿海地區,都能獲取翻倍的收入,三是有資源進國企的,高新區部分工廠“世襲制”高級工人旺季月入不低于4500元。
四是銷售行業,主要在商場、市場以及各類企業,底薪加提成的,一般都在三千塊以上,女性銷售待遇不錯,據我了解好多都在六七千,⑤中規中矩地講,襄陽全市人民群眾大多都具有知足常樂的個性。待在廠里月入兩三千的生活顯得很安逸,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襄陽在薪酬收入和物價比較顯得微不足道,可以說,襄陽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僅僅是得過且過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