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清朝的規定,從皇帝皇后到五品文官,四品以上武官,都可以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普通官員和百姓是不能隨意佩戴的,朝珠每27顆珠子中間放一顆“佛頭”,使其在顏色上與-0形成鮮明對比,分108朝珠季度也叫“離別珠”,據說是四季的意思,每串珠子數朝珠嚴格設定為108顆,每串珠子數朝珠嚴格設定為108顆。
清末流行佛教,在朝廷需要佩戴佛珠象征地位。其次,珠子的數量特別有意義,不同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含義。其次,朝廷認為佩戴佛珠是服從上帝安排天人合一的象征。
-0/佛珠源于藏傳佛教。清政府長期以來一直奉行扶持藏傳佛教的政策,各級官員和將領也紛紛以此為禮物向其進貢。后來逐漸作為清廷冠服及配飾標準的朝珠,可以明確定義為嚴格的等級制度。
1。按照清朝禮儀,一品紅寶石,二品珊瑚,三品藍寶石,四品青金石,五品水晶,六品蜻蜓,七品素金,八品繡金,九品繡金。\r\n \r\n 2。按照清朝的規定,從皇帝皇后到五品文官,四品以上武官,都可以掛朝珠,朝珠雖然是裝飾品,但普通官員和百姓是不能隨意佩戴的。穿什么樣的朝珠也有嚴格的區分和分級規則。從官員胸前佩戴的朝珠的好壞,可以看出官員的檔次。\r\n \r\n 3、朝珠通常由身、佛頭、影、碑、大墜、墜角六部分組成,來源于佛教“念珠”。每串珠子數朝珠嚴格設定為108顆。據說佛教把108作為佛的象征。
4、清代 朝珠的組成朝珠它通常由身體、佛頭、影子、紀念、大降、落角六部分組成,來源于佛教的“念珠”。每串珠子數朝珠嚴格設定為108顆,據說佛教視108為佛的象征。朝珠每27顆珠子中間放一顆“佛頭”,使其在顏色上與-0形成鮮明對比,有四個顏色大小相同的“佛首”,直徑比朝珠大一倍左右。分108 朝珠季度也叫“離別珠”,據說是四季的意思,朝珠在佛頭的頂部,附著一個塔狀的“佛頭塔”,其穿孔方式為倒T型,即朝珠的兩端從對面的孔的一端插入,然后兩者從中上部的孔中穿出,合二為一。佛頭舍利塔頂部用寬絲帶系著一個寶石大吊墜,吊墜頂部掛著一顆寶石,稱為“背云”,葫蘆形佛頭塔兩側各有三串小珠,每串10粒。珠子兩端有小墜角,用銀琺瑯的寶石包裹,稱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