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有4大古都,就算天王老子來了鄭州也算得上古都。河南古都第一名洛陽,洛陽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都城。
1、河南在宋代經歷了什么,導致河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不保?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宋朝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在宋代可謂是京畿重地,趙匡胤黃袍加身后,就將此地定為大宋之國都。自隋至唐使用的大運河,依然在發揮作用,不過這時候的開封已經是大運河的中心了。汴河像一條吸管,從東南方將糧食、絲綢等運往大宋的都城,這時候的河南,雖然和以往的歷史沒有太大的區別,甚至依靠京畿之地的政策優勢,比以前都發展的好。
但是北方的發展速度,已經慢慢落后于南方了,經過唐中葉的安史之亂,北方的大批人口南遷。隨著人口而南下的,是北方的先進技術,南方此時的氣候,正好適宜稻做農業的種植。江南種稻圖南方逐漸成為人口和經濟的重心,漢唐宋時期南北人口比例此時民間便逐漸有一個諺語流傳——蘇湖熟,天下足。南方慢慢已經成為國家的經濟重心了,南北之水運,變得越來越重要,
開封就是依賴這條運河而繁榮。總體上講,北宋時期的河南,京畿之地,國家不會不重視,水利各方面也是不斷修護,但是南方這個新興的農業經濟區就是發展的比北方旱作農業快,相對來說,北方就是落后了,直到靖康之亂,北方再遭兵燹,北人更多的南渡,北方徹底失去了和南方比拼的經濟基礎。這種南北失衡,一直持續到今天,北人南渡示意圖兩分鐘走進歷史現場,歡迎右上角關注@歷史寶藏。
2、河南到底有多少古都?
河南有4大古都,就算天王老子來了鄭州也算得上古都,而且是朝代最久遠的都城。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在河南,分別是“鄭州,洛陽,開封,安陽”,逐一介紹下每個古都的朝代和年代,河南古都第一名洛陽,洛陽被稱為“十三朝古都”,中國的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悠久的都城。
歷史古跡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第二名開封,開封是八朝古都,也有說七朝,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歷史了,先后有夏朝、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五代后梁、后晉、后漢、后周、遼朝、北宋和金朝等相繼在開封定都,所以有八朝古都之稱,歷史古跡有“包公祠”“天波府”“龍亭”“清明上河園”等第三名安陽,安陽是八朝古都,歷史上先后有夏朝、商朝、衛國、趙國、曹魏、后趙、冉魏、前燕、翟魏、南燕、東魏和北齊定都于此,安陽被稱為“七朝古都”。
安陽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屬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因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被發現于安陽殷墟,故安陽更有“中華第一古都”之稱。歷史古跡“殷墟”第四名鄭州,雖然把鄭州排在第四,但其實鄭州的歷史影響力還是很強的,鄭州是五朝古都,分別是夏、商、管、鄭、韓將鄭州作為國都,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夏、商、管、鄭、韓建都于此,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在此設州,歷史古跡:“少林寺”“商代城墻遺址”等自古以來,中原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希望我們大河南崛起,恢復到歷史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