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一樣,詠柳是詩人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用“碧玉”來形容綠得閃閃發光的柳樹,突出了它的色彩美,碧玉裝扮成一棵樹,掛著一萬張綠色的絲綢掛毯,唐代:何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絲綢掛毯:第一句“碧玉飾為樹高”描述整體,說高大的柳樹像碧玉飾。
詠柳是詩人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碧玉裝扮成一棵樹,掛著一萬張綠色的絲綢掛毯。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一樣。高大的柳樹披上了新綠的葉子,柔軟的柳樹垂下,像一萬條綠色的絲帶在輕輕地飄動。誰的巧手剪下了這片薄薄的嫩葉?原來是二月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前兩句用的是修辭手法,把綠柳葉比作柳枝。后兩句用提問的形式把對柳樹的贊美上升到了對權利的贊美。這首詩是一首關于物體的詩。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新的美的比喻,生機勃勃,郁郁蔥蔥;后兩句把春風比作“剪刀”,更為巧妙,把無形的“春風”生動地展現出來,不僅構思新穎,而且韻味十足。
絲綢掛毯:第一句“碧玉飾為樹高”描述整體,說高大的柳樹像碧玉飾。用“碧玉”來形容綠得閃閃發光的柳樹,突出了它的色彩美。第二句“萬縷青絲掛毯垂下”,講的是柳枝,說下垂的柳枝像萬條絲帶,突出其溫柔之美。第三句“不知誰剪細葉”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致細致的造型美。三首詩分柳不同部位,每句各有特色。而第三句和第四句構成反問句。“不知道是誰剪的細葉?”——捫心自問;“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一樣。”——自答。這一問一答,從柳伶俐到春風。據說剪下這些嬌嫩的柳葉,一定能剪出鮮綠鮮紅的花草。它象征著自然的活力和春天的創造力。這首詩通過贊美柳樹,謳歌了春天的無限創造力。
3、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翻譯高大的柳樹披上了新綠的葉子,柔軟的柳枝垂下,就像萬條綠絲帶輕輕飄動,吟唱著柳/柳枝。唐代:何碧玉扮作樹,萬縷青絲掛毯垂,我不知道是誰剪下了薄薄的葉子,但二月的春風就像剪刀一樣。高大的柳樹披上了新綠的葉子,柔軟的柳樹垂下,像一萬條綠色的絲帶在輕輕地飄動,誰的巧手剪下了這片薄薄的嫩葉?原來是二月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