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歸還了荊州,孫劉兩家能合好嗎。謝邀如果劉備集團取了益州就歸還荊州,那結果會是災難性的,三國時期荊州區域圖“劉備借荊州一一有借無還,劉備如果僅僅只有荊州五郡之地,肯定是坐以待斃,無法與曹操和孫權相抗衡,但劉備不取益州可以騰出時間來做下一步的發展,我認為劉備只要戰略正確,用人得當,荊州不會丟,劉備仍會成為一方勢力,與曹魏、東吳鼎足而立。
1、如果劉備取了益州之后歸還了荊州,結局會怎么樣?
謝邀如果劉備集團取了益州就歸還荊州,那結果會是災難性的。首先,從內來看,劉備家底基本就是荊州黨和益州黨,劉備本身就與荊州一派更親近,畢竟是自己帶來的隊伍。劉備剛取益州就失去荊州的地盤,必然導致益州集團難以服劉備,導致內部分裂,甚至叛變,然后,以當時的形式來分析。劉備收益州之后,才算是有了三足鼎立的實力,
之后經歷定軍山之戰,攻破漢中,國力到達鼎盛。然后才有了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蜀國由盛轉衰,如果劉備早早的歸還了荊州,單靠益州之地的人口、稅賦,能守住益州就不錯了,漢中想都不用想。有些人就要問了,從地圖上看,蜀國的地盤還挺大的,應該很強盛才對,這種想法是片面的。因為當時那個年代決定國力的不是地盤大小,而是人口規模,
蜀國雖然面積看起來大,實際上益州除了成都、梓潼、江州等區域以外,南部大部分地區都人煙稀少。況且益州山地眾多,運輸不便,再往南甚至還有南蠻孟獲作亂。所以得出結論,蜀國面積雖大,但從質量來看不如東吳魚米之鄉,更不如曹魏沃野千里,占據中原、河北等當時的人口中心,從這張圖我們不難看出,228年諸葛亮出祁山的時候,蜀國無論從面積還是從人口來看都是三國中最弱的一國。
那為什么還要勞民傷財北伐呢?答案是沒有辦法,魏國占據天時地利,如果讓曹魏安心發展二十年,蜀國絕對沒有生存的可能了。這就像我們打游戲時候一樣,知道后期打不過,那就前期多騷擾,爭取改變局勢,因此,從關羽失掉荊州,劉備夷陵兵敗開始,其實蜀國就已經無力回天了。諸葛亮以攻為守,南結東吳,不斷北伐,才強撐了多年,
2、劉備借荊州該不該還,如果你是劉備你會怎么做?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因此各個地方上的軍閥將地方上的官職、財產、人口、土地全部據為己有,將原本屬于漢朝的州、郡、縣納入自己的私人財產,就拿東漢十三州之一的荊州來說吧,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所殺后,董卓控制的朝廷委派劉表出任荊州刺史。劉表依靠荊州地方上的豪強擺平了荊州上的叛亂勢力,控制了荊州,如果以當時的既成事實來看,荊州是屬于劉表的,直到劉表去世后,他的兒子劉琮繼承了劉表的所有,成為荊州牧,但是劉琮即位后不久,就投降了曹操,那這個時候,荊州就歸屬曹操,
劉備但是當時劉表的另一個兒子劉琦和劉備占據了荊州的江夏郡,組成抵抗力量,與孫權一起抵抗曹操,最終在赤壁之戰和南郡之戰聯合擊敗了曹軍,但是由于孫劉聯軍中,孫權的軍隊居于主導地位,所以周瑜在戰后占領了整個南郡,而劉備趁這個機會南下,占領了荊南四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這個時候荊州的歸屬權就出現了爭議,如果以名義來說,劉琮代表了劉表的正統,他選擇了投降曹操,因此在名義上說,荊州仍然是屬于曹操的,但從實際控制上來說,荊州被分成三個部分:曹魏占領了襄樊和南陽郡,劉備及劉琦占領了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孫權占領了南郡,
公元207年天下局勢劉備由于占領了偏僻的荊南四郡,失去了整個政權發展的方向,四面都是死路,北面是孫權的南郡,西面是崇山峻嶺,東面孫權,南面是更為偏僻的交州,劉備只能向孫權借來南郡,才有發展的機會,孫權出于讓劉備來直接面對曹魏軍事壓力的想法,把南郡借給了劉備,所謂的借荊州也就是借南郡。借了南郡之后,很明顯劉備把江夏郡還給了孫權,這應該是劉備借南郡的補充協議,至于雙方在借南郡還簽署了哪些約定,已經沒有史書記載了,只能根據事實來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