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宗理論,是繪畫大師和書法家,在我國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引碑入草的先驅李志敏教授評價說:“董其昌主張師古改今,但其對書法神韻的迷信思想多于古人,”其書法以草書造詣最高,行書其中“二王”最為重要,強在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董其昌我對自己的楷書還是挺自負的,尤其是小楷。
董其昌(1555—1636),本名軒仔,字思白,祥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閔行區馬橋)人,明代書畫家。十七年,中進士,任翰林院編修。他在南京禮部做官,死后成為“文敏”。董其昌擅長畫山水,師從董源、、黃、倪瓚,用筆細膩中性,清幽疏朗;干凈明亮有墨香,溫柔平淡;綠色,簡單大方。以佛教禪宗為繪畫的隱喻,倡導“南北宗”論,是“華亭畫派”的杰出代表,有“燕谷趙子”之美。他的繪畫和繪畫理論對明末清初畫壇產生了重大影響。書法進出晉唐,獨樹一幟,能作詩。引碑入草的先驅李志敏教授評價說:“董其昌主張師古改今,但其對書法神韻的迷信思想多于古人。”
2、 董其昌的書法風格,急!急!其書法以草書造詣最高,行書其中“二王”最為重要,強在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趙孟頫的書法風格或多或少影響了他的創作,草書根植于顏真卿的爭座祭侄,有懷素的圓潤,有米芾的沉浮。用筆準確,能始終保持正刃,作品中很少有壓筆和滯筆;用墨也很有講究,干濕兩用,妙不可言;小三的風格是自然、古雅、平和的,或者說和他的灑脫氣質和他對禪的理解有關,很多作品的字里行間都有草。左圖用筆表現顏真卿的率真和米菲的一面,布局則在楊凝式的悠然舒朗中,和趙孟頫一樣婉約,它輕便、舒適、自給自足。董其昌我對自己的楷書還是挺自負的,尤其是小楷,董其昌學識淵博,精通禪宗理論,是繪畫大師和書法家,在我國美術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他的《畫禪房隨筆》是研究中國美術史的一部極其重要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