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區的人口占據全國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其中有十分之一的高考考生。一億人口的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學,但卻是全國學生人數第一的大學,放眼全國,省會首位度僅有20%的省份并不多,河南戶籍人口超過1億,常住人口9500萬,位居全國第三,杭州周邊都是高人口密度城市,自己要為未來預留土地,那么一定時間和空間之內,很難再有大規模的土地供應給住宅開發,而鄭州不同,不僅自身可供開發的土地空間還很大,而且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把隔壁開封給收編,所以兩者面臨的供給率是有差異的,升值空間自然也不同。
1、河南有一億人口,為什么只有一所211大學鄭州大學?
河南地區的人口占據全國人口的十三分之一,其中有十分之一的高考考生。但是省內卻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高校,很多情況下,省內的同學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遠赴他鄉求學,但是這樣根本解決不了最原始的需求,河南擁有眾多人口,但是為什么只有一所211大學?但是很多同學也不要因此就憤憤不平,因為一所重點大學的形成與當地的經濟,交通,人文情況是都有關系的。
觀看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武漢,他們的所在地高校數量都十分可觀,但是河南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發展前景十分良好的中心城市,因此高校的數量在河南境內稀少也是有原因的。其中另一方面的原因也有河南省會中心城市的變化,河南位于中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省,建國期間計劃經濟還有高校學生免學費等的政策,本來就讓河南的財政部支出困難,因此眾多高校對于在河南省建校并不積極。
中國科技大學本來也有想法想在河南落戶,最后也因為一系列經濟,接收不力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打消了這個想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河南省高校的數量,的確,人口大省河南只有一所211大學,背后的原因令人感嘆。國家政府教育經費支出逐年增大,助推國民教育穩步發展,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財務部支出的教育經費仍處于偏低水平。
僅在2015年,英法等國的教育支出GDP比例就高于5.5%,丹麥更是達到了8.6%,與之相比,我國的教育支出確實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并且在教育普遍化的這幾年來,教育不公平的現象始終存在。河南省境內只有一所211大學,但是省外重點大學對于河南省考生錄取人數很少,這就導致了人才流失嚴重的問題,并且中央財政支持高校不根據各省考生平均人數情況來分配名額,這也就更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河南省的考生深受其害。
河南考生人數多,基數大,所以國家教育部分配的資源平均到每個考生身上,就更體現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但是雖然河南省境內只有一所鄭州大學211院校,不過鄭州大學的學生人數超過了七萬人,位居全國第一!但是除了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財經大學也是眾多學子的不錯選擇,一億人口的河南省只有一所211大學,但卻是全國學生人數第一的大學。
2、河南作為一個有一億多人口的大省,你認為靠一個鄭州能帶動嗎?豫南怎么辦?
先看幾組數據:河南戶籍人口超過1億,常住人口9500萬,位居全國第三,2018年河南省GDP近5萬億,位居全國第五,其中鄭州超過1萬億,占比20%多一點。放眼全國,省會首位度僅有20%的省份并不多,所以說河南省的發展僅靠鄭州的觀點是不成立的。恰恰相反,河南省的發展是全省齊頭并進的結果,河南省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各地市能夠均衡發展的事省。
3、背靠一億人口基數的鄭州能否在未來十年內超過杭州?
房價和省域人口基數沒關系,決定房價的有多點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基本面、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不然成都1600萬人,重慶3000萬人,房價為什么連濟南都不如?很顯然不是經濟和人口問題,而是少了另一要素“地理位置”。杭州是高精尖人才匯集地,位居長三角城市群,緊鄰上海、蘇州、寧波,鄭州外來人口規模雖然也很大,但是高學歷比例遠遠低于杭州,并且至少95%都是來自于河南省內。
相比于杭州周邊一眾一線和新一線的鄰居,鄭州周邊最強的就是三線城市洛陽,其他就是開封、新鄉、許昌這些四五線城市,所以不論杭州和鄭州正面對比,還是城市群之間的較量,兩者完全都不在同一水平線。何況杭州是沿海城市,鄭州是內陸城市,另外地理位置的影響不僅僅是沿海與內陸,也不是僅僅是城市群級別,就連可擴容土地規模也有很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