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決堤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蘇。按上所示,安徽受災人口多于江蘇,江蘇直接經濟損失比安徽大,這是由于安徽人口多,江蘇經濟比安徽好所致,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遭到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這不叫犧牲安徽保江蘇河南,主要原因淮河到安徽后落差變小,河道變窄(大多被當地開采利用),排水不暢,若不蓄洪,淮河安徽段堤壩率先潰壩,淮河兩岸阜陽,蚌埠,滁州,以及合肥都要遭殃,舍棄幾個鎮(zhèn)保這幾個大城市,而不是為了保江蘇,淮河到江蘇后,河道變寬,經常疏通,有三條入海口,一條入長江,就是上游的水量趕上長江的水量也淹不了,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安徽要有錢了把淮河河道疏通疏通,加筑堤壩,上游水量再大也不會擔心自家的堤壩會不會潰壩了。
1、抗洪救災,為什么會犧牲安徽,來保障河南江蘇?
這不叫犧牲安徽保江蘇河南,主要原因淮河到安徽后落差變小,河道變窄(大多被當地開采利用),排水不暢,若不蓄洪,淮河安徽段堤壩率先潰壩,淮河兩岸阜陽,蚌埠,滁州,以及合肥都要遭殃,舍棄幾個鎮(zhèn)保這幾個大城市,而不是為了保江蘇,淮河到江蘇后,河道變寬,經常疏通,有三條入??冢粭l入長江,就是上游的水量趕上長江的水量也淹不了,主要原因還是經濟,安徽要有錢了把淮河河道疏通疏通,加筑堤壩,上游水量再大也不會擔心自家的堤壩會不會潰壩了。
2、淮河發(fā)洪水全往下游排水,會影響到南京嗎?
許多江蘇人認為淮河和長江發(fā)洪災,和江蘇沒關系,即使安徽不泄洪江蘇也不會受淹,所以不需要領安徽人的情,那是相當的自信滿滿,對于淮河認為他們有洪澤湖擋著,然后可以一分為三,分流出去,然后他們的長江水面最寬,再大都不怕,但他們都忽視一點,如果安徽不泄洪,這個水流肯定加速,水量肯定更大,在淮河水急速進入洪澤湖,當淮河水進入洪澤湖的一定時間的流量超過洪澤湖的流出去的水,洪澤湖水位就會快速不斷上漲,洪澤湖水排不出去,水位就會不停上升,首先就是沖垮洪澤湖四周堤壩,淹沒洪澤湖周圍的縣市,然后洪澤湖的三條分岔河,也會因為短時間快速增長,超過承載量,繼續(xù)影響支流兩邊的城市。
看看江西的鄱陽湖,就是因為洪水快速流入,湖面面積比去年增大幾倍,如果洪澤湖水流量也像鄱陽湖一樣,你們認為你洪澤湖能承受得???你洪澤湖還能比鄱陽湖大?長江洪水也是同樣的道理,上游的安徽長江段水面是沒有江蘇南通長江段水面寬,就因為水面窄,水速會更快更大流入下游江蘇段,那個沖擊力能有幾個城市受得???不要以為就你們的堤壩是水泥做的,別人都是泥巴做的!而且長江是流經江蘇南京,鎮(zhèn)江,泰州,南通幾個城市,也就南通段因為是入海口,所以江面才寬,其他城市江面也和安徽差不多,到時候肯定也會和蕪湖一樣,被洪水包圍,
3、好多報道說王家壩泄洪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滬?江蘇河流網四通八達,泄不泄威脅江蘇嗎?
不了解王家壩的人,可能認為本次淮河發(fā)生洪水,打開王家壩與三峽大壩開閘沒什么本質區(qū)別,洪水過后正常關閘就可以了。但了解王家壩的人,每看到一次開閘,都會默默地落淚,王家壩在正常氣象年景下,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壩”,很多人應該都沒聽過“她”的存在,這里不過多描述王家壩的設計參數,單純講一下王家壩與正常攔河大壩的區(qū)別。
傳統(tǒng)印象中,攔河大壩都是建立在河道干流,除了攔截洪峰外,日常也可用于水利發(fā)電,持續(xù)運行就可以帶來巨大收益,但王家壩的背后卻不是主干河道,也不是大型蓄水湖泊,而是濛洼蓄洪區(qū),什么意思呢,就是正常情況下這一蓄洪區(qū)內與普通村鎮(zhèn)沒什么區(qū)別,可以正常的居住、種植,但當王家壩開閘,則意味著整個濛洼蓄洪區(qū)全部淹沒,用來暫時存儲淮河洪峰,以確?;春酉掠瘟饔虬踩?。
整個濛洼蓄洪區(qū)面積183平方公里,設計水位27.66米,蓄洪量7.5億立方米,內有耕地18萬畝,四個鄉(xiāng)鎮(zhèn),人口10萬以上,每一次濛洼蓄洪區(qū)蓄洪,都意味著居民要遷移至安全地帶,這還不算,最揪心的是春季種下的農作物,將在洪水中毀于一旦。另外,濛洼蓄洪區(qū)是上世紀50年代初的產物,當前已經出現(xiàn)了老化,很多建筑物在面臨洪水時,頂不住壓力,有可能垮塌,
當洪峰過后,回到家園,即便不是一片汪洋澤國,也絕面目全非,這樣的場面,彰顯著王家壩精神。問題中問:王家壩可以上保河南,下保江浙滬,這樣的說法的確有些夸大,但王家壩的存在可以降低淮北、江蘇洪災風險,卻是不爭的事實,淮河全長近一千公里,總落差卻只有200米,以王家壩為基準,上游364公里,落差178米,王家壩往后的640公里河段,落差只有2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