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孫子故里”,1983年以前一直叫“惠民”,現在的“惠民”是指包括廣饒在內的“惠民區”,而不是今天的“惠民縣”。從1983年開始,拳論、廣饒論相繼興起,尤其是廣饒地考研在史學界引起轟動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支持廣饒論。另外,根據有關孫武的史料記載,他的住處離齊國都城(今臨淄)很近,而惠民縣離齊國故都相對較遠。
廣饒的“孫武祠”和惠民的“兵法城”也大放異彩。CCTV10的《探索與發現》欄目已經向世人詳細公布了廣饒縣是《孫子兵法》作者孫武的故鄉。大型電視劇《兵圣》開播前,劇組前往廣饒縣孫武祠祭奠孫武雕像。新版《辭海》、《山東史》已標注為“廣饒”,但因為“惠民”,
5、孫武的建筑孫武子亭位于蘇州虎丘山,站在劍池東側的高丘上,與虎丘遙遙相對。亭子的底座、立柱、圓柱均采用蘇州金山一帶出產的花崗巖,俗稱“金山石”。陡峭的亭頂鋪著“蘇式”瓷磚,飛檐上翹,造型優美,與周圍環境十分協調。據清代孫武子祠堂碑文記載,虎丘舊孫武子祠堂是吳人世代祭祀,香火不斷,后毀廟。1955年,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資修復虎丘景區,孫武子亭成為首批修復景區之一。
“文革”期間,孫武子館遭到破壞。1984年,孫武子亭翻修。1991年,廣饒縣聘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規劃設計了一批宋式建筑,面積約7000㎡。依托南宋關帝廟正殿,其前中軸線和右側有三個院落。整個建筑簡潔、典雅、壯觀。1992年,整個建筑群建成,命名為廣饒縣孫武祠。1993年4月,廣饒縣孫武祠正式成立并對外開放。
6、 孫武祠的介紹孫武祠位于廣饒縣城西北角,占地8萬平方米,毗鄰廣饒關帝廟主殿,由四座相互連接的宋式建筑組成。院內有一壁雕,書中確認孫武故里齊國樂安,是《史記》、《廣饒子同治簡》等歷史文獻的記載和部分考證。院子中央是一尊孫武的石像,一手拿著竹簡,一手拿著劍。正殿內是一尊伏案而立的孫武銅像,背后是一幅大型壁畫,展現了《孫子兵法》的精彩場面。
7、 孫武祠的 孫武祠的結構孫武祠是一組宋式建筑,面積約14000㎡。依托士兵廟,中軸線上有四個院落,右邊有一個四合院。整個建筑古樸典雅,蔚為壯觀。199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全國政協副主席洪學智為孫武祠竣工剪彩,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匾額。孫武祠的主體是士兵神殿。該寺建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它高10.38米,長12.63米,深10.70米。它是山東省現存唯一的宋代木廳。
在軍廟的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有大門、大門、神龕殿、藏書閣、北門。孫武祠位于山東省廣饒縣西北部,占地7000多平方米。該寺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關帝廟正殿為主,包含四座融合古今建筑風格的宋式四合院。南宋會館位于廣饒縣西北角。建于南宋建炎二年,名曰“關帝廟”。原寺址南北長130余米,東西寬76米。有春秋亭、三義堂、劇場、東西廂房等建筑。現在只有一個正殿,是關帝廟的主體部分。
8、廣饒 孫武祠的 孫武祠whole 孫武祠建筑風格和諧,各具特色,充分體現了北方民族建筑的藝術風格。孫武祠大門兩側的兩只石獅子威武雄壯,為建筑增添了幾分正氣和莊嚴。大門上懸掛著國家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的\ -0/\三個金色大字,字體雄渾。前院正中立著一尊孫武白玉像。孫武手持軍書,遙望遠方。好像是在策劃中,又好像是親自上陣。
第一展室是孫武故里考證資料展。本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逐步展示孫武故里廣饒的歷史證據和當代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展廳為孫武書畫展,不僅有、黨和國家領導人聶、洪學智、谷牧、、遲浩田以及著名專家學者張、楊湘魁、譚棲祥、任等題詞。還有中國美術學院的鄧林、著名漫畫家戴敦邦、書法家啟功和馮其庸的書畫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