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是一個很大的城市(無論面積還是人口)2.明星在鄭州開演唱會是很正常的事,談不上“為什么特別喜歡”3.最近幾年,張杰、張學友、華晨宇、周杰倫等等幾位大咖是在鄭州開過演唱會,但是其他地方也在開啊。題主的“明星特別喜歡在鄭州開演唱會”不知道具體指的是哪一位。
1、張杰廈門演唱會撞檔周杰倫,哪場更值得去看?
這就看你更喜歡哪個了呀。周杰倫的歌曲都是經典,唱的都是青春張杰的live現場很棒,歌曲也都特別好聽要是我個人的話,我應該會去看周杰倫的演唱會,好想聽他唱《花海》《稻香》《七里香》《不能說的秘密》《等你下課》周杰倫是你的青春嗎?他不是我的青春,但我想去看他的演唱會!??!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可可DJ音樂網』。
2、如何評價張杰的未·LIVE演唱會?
今年五月,張杰推出了最新的EP專輯《未·LIVE》,這是一張可以重新定義LIVE的專輯,也是一張打破傳統錄音室專輯和現場專輯壁壘的專輯,它預示著一種更新的音樂表現方式,那就是讓舞臺突破空間的限制,做到真正的無處不在,讓每一次聆聽,都宛如身在現場,其實,張杰做的并不僅僅只是將《未·LIVE》這張專輯,突破錄音室錄制的空間限制,做出更有活力和動態的現場感。
從更高的格局來看,《未·LIVE》專輯和“未·LIVE”演唱會,更像是一個整體,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前者是后者的另一維度,也可以這么說,未·LIVE就像是這個階段張杰的一個綜合藝術體,它不僅僅只是一張唱片、或者一場演唱會那么簡單。在流行音樂發展到今天這個程度,它早已經不再是一首歌曲的錄音,或者一首歌曲的現場呈現那么簡單,多緯度、多視角、多媒體的展現,也讓現在的流行音樂,并不僅僅只是靠伴奏加人聲這樣傳統的方式呈現,
隨著7月28日張杰鄭州個人演唱會的圓滿舉行,不僅預示著“未·LIVE巡回演唱會”的正式啟幕,也讓張杰“未·LIVE”這種音樂理念,終于真正的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未,是未來的未,是Future也是遠方,而張杰的“未·LIVE”,體現在具體的表現形式,那就是MIX-POP,MIX是一種混合,也是一種融合,也是一種合而為一的化學反應,是一種一加一大于一的意料之外和全新創造。
張杰的MIX-POP,是一種對電子、搖滾、民謠、世界音樂等等元素的融合,也是視覺與聽覺互補、互動的組合,從短短一個多世紀流行音樂的發展來看,流行音樂的發展潮流,永遠只有一個詞,那就是Fusion。而Fusion和Mix,可以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符合音樂一直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規律,只不過身在這個時代的張杰,相比于曾經曲風意義上的Fusion,如今的他,需要面對更多的素材,還需要面對更多立體的緯度。
MIX-POP,既需有橫向,也需要縱向;MIX-POP,既需要實力,還需要想象,當然,未來也不是你想去就能提前去的。張杰之所以提出“未·LIVE”這個音樂理念和概念,還是因為他有從前,直到今天,很多人還是會帶著偏見去看張杰,甚至來回來去用幾個標簽,去認知張杰,和他所有的作品。但張杰能夠一路走到今天,并以一個音樂屬性為支點的藝人身份,在歌壇闖出一片天地,如果沒有自身的音樂實力,又怎么可以在那么多競品面前,占到上風?毫不夸張的說,張杰的唱功硬實力,以及演繹上的綜合能力,在華語樂壇同年齡段的歌手中,就是最頂尖的,
與此同時,在這個時代,一個歌手想要成為一個頂尖的歌手,他永遠不可能是一個人在戰斗。就像張杰,如今他敢用“未·LIVE”這個宏大的概念,并且以MIX-POP作為技巧,同樣離不開整個音樂團隊,也可以說,張杰這個音樂品牌本身,就包括了張杰和他的整個團隊。從創作、制作、編曲、演奏、企劃,到LIVE所有細節的專業團隊人員,同樣也是MIX-POP中MIX的一部分,
彼此MIX、缺一不可。像在創作方面,《逆戰》、《這,就是愛》和《勿忘心安》等等作品,就出自國內一線的音樂人曲世聰,而曲世聰也被認為是先鋒派音樂鬼才,是國內最早運用電子音樂元素,進行作品創作和制作的音樂人,曲世聰的音樂理念中,就包括著MIP-POP的成分,而《發光時代》的合作音樂人:聞震,同樣也是和劉大江、黃征齊名的“索尼音樂”三駕馬車,是九十年代中期鵲起的國內優秀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