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07還是08年后,武漢開始振作,大興土木,聽說是全中國最大的工地,回去看報紙,記得好像有一萬多工地同時動工,武漢除了大學生全國最多,農民工也是全國最多。其中,漢口漢關原叫下關;宗關在上游,位于漢口鎮西5里處的漢水之濱,就被稱為上關,即漢口第一關。
1、同為武漢三鎮的漢口,為什么地鐵線路這么多,而其他兩鎮就有些相形見絀了?
看了很多回答,我也說兩句,閑著也是閑著。我家住武昌,電力局對面,小時候,除了電力局,電網局,光學儀器廠,手表廠,我們院子設計院,再遠點就是無線電二廠,武重,湖北日報社,周圍就都是農田,家中一族叔住漢口水廠附近,八幾年到我家玩,很鄙視的說我家那里就是農村。呵呵一笑小時候去中山公園,漢正街,武商,感覺很麻煩,又走路又坐車又坐船,
大了一些才分清楚。漢口是老城,主商業,漢陽主工業,武昌算后起之秀,主文化,從這個角度來講,漢口就有先天優勢。其二,建地鐵,對地形地貌還是有要求的,漢口是老城區,道路擴建非常難,這點和廣州的中心老城區一樣,休地鐵無疑是緩解地面交通的最好方式,而武昌(漢陽確實不熟,不敢妄自評論)道路擴建的難度就小的多,我家門口的徐東大街,水果湖大街擴建應該不下五次,從最開始的兩車道,到現在的八車道,這點,肯定比修地鐵的成本低,
這個,我想也是一個原因,很多人沒有提。96年大學畢業,到廣東,初到廣州,感覺兩個城市差距不大,有些地方廣州可能還不如武漢,到了2000年,感覺武漢不如廣州了(因為每年都回家過年),最起碼廣州有地鐵,有內環線,到了05年,感覺,差距很大了,人文素質,對金錢的態度,而好像是那年左右,武漢還把中蘇友誼象征之一展覽館給廢了,非常痛心,感覺武漢市的領頭人完全不干實事,一手好牌打廢。
好在07還是08年后,武漢開始振作,大興土木,聽說是全中國最大的工地,回去看報紙,記得好像有一萬多工地同時動工,武漢除了大學生全國最多,農民工也是全國最多,輕軌,過江隧道,地鐵一一上馬,很為老家開心。不過額外說一句,武漢市政府要感謝江城人民的包容之心,每次回到家,周圍的工地每晚都干到12點,早上五點開工,嚴重擾民,這在廣州,深圳是不可能的,真心是為了長期的民生,犧牲了短期的民生,
我為此電話投訴,上網投訴,報社投訴幾次,均無果,這在廣東也是不會的。(親身經歷,住在惠州,幾年前小區隔壁工地十點后施工,吵,電話投訴,西子湖畔投訴,第二天就有環保局的電話和我了解情況,第三天就沒了)最后,武漢市要感謝全省同胞,武漢確實是一省獨大,說全省各地都有為武漢犧牲我不敢說,因為沒有具體的數據和案例,但是武漢之所以這么大,最少有70%的現居住人口,都是最近三十年從全省各地進城的,
2、地鐵一公里價格超過10億,為什么像武漢、成都這樣的城市堅持修建多條地鐵線路?
現在老百姓買房都會問你那里通地鐵嗎?地鐵一公里超過10億,那請問地面一公里如果是修成房子是不是遠超10億啦!這還是賺錢的買賣,那當然要修的!這才只是從一個熱點表像上看修地鐵是發算的!其實修地鐵對一個城市來說,影響是多方面的、是深遠的!所以不能只看到修地鐵很燒錢,就不修地鐵而影響城市的發展(當然也要城市有一定規模才行)。
3、武漢地鐵一號線的站名為什么都很特別?
謝謝邀請,地鐵一號線的站名都是武漢的地名,并不是專門為了站名好聽而取的哦。而且這些地名一般都是有典故、有來歷、有說頭的,比如說,宗關俗稱上關,與下關漢口漢關對稱,和武昌關,漢陽朝關一起,同屬舊江漢關監督署,是過去的征稅機構。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