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校長之子,高考移民到西藏參加高考,成績被取消。此次衡水中學干部調整即是落實中央要求,黨組織書記、校長分設;原校長郗會鎖不在擔任校長職務,只擔任學校黨委書記一職,學校原副校長王建勇擔任學校校長職務(試用期一年),衡水中學整體的高考分數在那兒,不服也沒用。
1、衡水校長送兒子到西藏高考,揭露了怎樣的教育現實?
目前的高考存在一系列的硬傷,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矛盾凸顯出來。第一個是選拔與驗收的矛盾,高中畢業意味著基礎教育告一段落,此時此刻的考試嚴格意義上是對基礎教育的驗收(對學生德智體美的一個整體評估),可是,文理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大學需要不同智能的學生,尤其是拔尖的大學需要拔尖的學生,為了甄別優秀人才,高中畢業考試被賦予殘酷的選拔職能,驗收與選拔這一對矛盾直接導致了中小學教育教學變異為應試教育(以考試作為日常教育教學的指南)導致中小學學生負擔越來越重(筆者在“二次選拔”論述了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看我的頭條文章),
第二個是地區之間的再平衡矛盾,由于高考的甄別職能(考試有一定難度)東西部基礎教育本身的差距導致各地考生分數出現差距,為了照顧欠發達地區,國家給老少邊窮地區特殊政策,這種再平衡政策制造了新的不公平,給一些有社會資源有能量的人實現高考移民所有的問題都出在高考關口,目前,中央已經發現了問題,可是卻沒有摸準其癥結,改革措施缺乏針對性,改革效果不是很明顯。
2、最近衡水中學為什么換校長?
這是一次正常的干部調整,不應過度解讀,2022年1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中小學校黨組領導的校長負責制的意見(試行)》,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通知指出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建立中小學校黨組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保證黨的教育方針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在中小學校得到貫徹落實的必然要求。
通知要求黨組織要切實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抓班子、帶隊伍、保落實”的領導職責,黨組織設置為黨委、黨總支的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一般應當分設,黨組織書記一般不兼任行政領導職務,校長是中共黨員的應當同時擔任黨組織副書記。此次衡水中學干部調整即是落實中央要求,黨組織書記、校長分設;原校長郗會鎖不在擔任校長職務,只擔任學校黨委書記一職,學校原副校長王建勇擔任學校校長職務(試用期一年),
3、衡中校長之子在西藏報名高考被取消成績,引發了我們怎樣的思考?
衡中校長之子,高考移民到西藏參加高考,成績被取消。這說明西藏治自區招委能堅持正義,政策面前人人平等,這充分維護了高考的尊嚴,體現了高考的公平性。根據我國的國情,由于各省的教育發展極不平衡,為了各省的考生都有上知名大學的機會,于是就出現了各省、市的高考試題各不一樣,考試的難度也不一樣。這當然就導致各省、市高考各批次控制線也不一樣,高校招生的人數比例,如重點大學,特別是知名的重點大學比例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全國出現各省、市高考分數控制線的差異很大,特別是偏遠的教育比較落后的省份,高考控制線分數遠遠低于教育發達省份同批次的分數。于是,教育發達省份的極少數考生,動起了歪腦筋,鉆空子,就去教育欠發達的省份參加高考,我們把這種考生,稱為“高考移民”,在很多年前,國家教育部就有明確規定,各省不得出現“高考移民”。
但有的領導干部,憑借手中的關系和權力,為了自己的子女,能夠考上知名的大學,就把自己的孩子的學籍辦到教育相對落后的省份去,在教育發達的省份讀高中,去教育欠發達的省份參加高考,這樣自己的孩子可考出相對的好成績,并考上知名的重點大學,這種“高考移民”的作法,占用了教育相對落后的省份考生考入重點大學或知名重點大學的招生名額,這樣直接損害了這些省份的考生利益,這對教育相對落后的省份的考生來說,是極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