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從上述這些比較看,河南明顯比湖北、湖南經濟差,用河南、湖南、湖北的幾項人均指標來比較,總體排名是重慶>湖北>湖南>陜西>四川>河南,湖北有的湖南都有,湖南的特色湖北卻沒有。
1、河南經濟和湖南湖北相比怎樣?
比較河南、湖南、湖北省的經濟優劣,不能只看gdp總量排名,還要參考其它指標,如財政收入,金融機構存款數,人口凈流入量或凈流出量等等。但看指標不能只看總量,應看人均更客觀,更貼切,打個比方:甲家五個勞力,每月共收入二萬,人均收入即四千,而乙家二個勞力,每月共收入一萬二千元,人均即六千元,表面看甲總量大似比乙強,但實際是乙強,乙人均收入高,日子肯定比甲家人好過。
用河南、湖南、湖北的幾項人均指標來比較:一、人均gdp湖北最高,河南最低,二、人均財政收入,湖北最高,河南最低。三、人均銀行儲蓄,湖北最高,河南最低,四、人口凈流出比例,河南最高,湖北最低。從上述這些比較看,河南明顯比湖北、湖南經濟差,河南是全國人口凈流出量最大的省,從這一點也能看出河南的經濟確實不行。
2、湖北跟湖南相比經濟怎么樣?
1、不用翻看官方公布的GDP、人均GDP、社會購買力這些參數了,同飲長江水、同居洞庭岸的兩哥們,好的好不到哪里去,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的;而且,這兩個地方我都呆過,深度了解和體驗過的,不以數字說話,都可以說出個三、四來的;2、湖北的經濟總量、人均產值一直都高于湖南的;湖南的人口、面積比湖北都稍稍大點,但湖北的可耕地、可用水都比湖南多;兩地貧困山區里面,湘西面積比鄂西大得多、人口也多得多,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在湖北的面積也比在湖南的多;這些才是湖南略遜于湖北的主要緣由;3、國家對湖北的投入一直都比湖南多,近代以來,從張之洞任湖廣總督開始,到建國初期的中南大區布局、蘇聯援建156個項目,大頭都放在了湖北、小部的才是給湖南的,武大、華科張之洞時期早就有了,湖南大學雖然號稱千年學府,但中南和湖大卻都是建國后才有大的投入、靠著自力更生才搞起來的;4、湖北的國企多、特大央企多,武鋼、武重、武鍋、武船、武漢肉聯、青山熱電、大冶有色、江漢油田、三峽電站、南水北調、東風汽車、湖北電建、長江大橋都是大家伙;湖南的央企也有,但規模、體量都比湖北的略小,南方動力、株洲電廠、601廠、洗煤廠、岳陽林紙、酃縣電站,包括后起的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九芝堂藥業都比湖北的企業小了一個圈圈了;5、但是,湖北的活力不及湖南;湖北的娛樂、文創、旅游也輸給了湖南;湖南的民企比湖北強勁、共富程度也比湖北要好;湖南人的個性鮮明,敢于亮劍、公開霸蠻;湖北人則給人中庸守成、依靠大樹的感覺,特別是那句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讓湖北人的精明被戴上了更多是貶義的帽子!,
3、湖南和湖北經濟差異大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湖南人,也是湖北女婿,對這兩個省那是相當熟悉,總體來說,湖南湖北兩地實力并駕齊驅,每年GDP排名都是相差一名,一般是湖北領先。就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潛力來看,湖南略勝一籌,面積上湖南比湖北要大上差不多一個地級市,人口上湖南要多600多萬人口,也相當于一個地級市人口,可是在GDP總量和增速以及人均GDP上,湖北卻更勝一籌,竟然以少勝多,而居民人均收入相差無幾。
這幾年,湖北的武漢推出規劃了8 1城市圈,前景一片光明,湖南也不甘示弱規劃出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目前為此湖北的重工業,國企比較多,這也是刷GDP的大戶,所以造成湖北的GDP湖南比絲毫不落下風,反而領先湖南幾百億,但是這僅僅是表面的,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住房條件而言湖南領先湖北,對比省會城市,湖北武漢在人口和經濟上也全方位壓倒湖南長沙,武漢是副省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和工業重鎮,號稱中部香港,一直在爭奪第六個直轄市稱號,高校更是在全國數量上僅次于北京,去過武漢的人都知道,武漢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