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達到頂峰,是全國50強城市,但隨著產業轉移,珠三角版等沿海地區高速發展,但韶關卻仍然保持原有的速度增長,以至現在在廣東GDP排名中倒數第6(全省21市),但隨著韶關成為粵北樞紐城市的提出,珠三角的產業轉移,韶關面臨著前所有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能否發展好還得靠韶關人了.但因為韶關的基礎太差,發展問題仍然很艱巨。
1、韶關未來的發展在哪里?
一是工業。沒工不富,韶關的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原來小三線建設時奠定了良好的工業基礎,礦產豐富,電力資源充足,原材料充沛,為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韶關學院和高級技師學院,培養和提供了人才和優質的人力資源,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的出路還是在工業,只有工業的發展,才能吸納大量的人員就業、稅收的增長、消費的擴大。
二是農業,韶關農業資源稟賦好、品種豐富、發展潛力大,人均土地多,森林覆蓋率高,水資源豐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是非常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地方,是省布局糧食和畜牧業生產優勢產區。三是旅游業,老天爺為韶關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名勝古跡、紅色遺產獨占鰲頭,具有發展的潛力。四是商業,韶關與湖南的郴州、江西的贛州相接,是廣東連接全國的北大門,也是連接珠三角的橋頭堡,商業發展將會使經濟活起來。
2、如何評價韶關近5年的發展?
韶關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達到頂峰,是全國50強城市,但隨著產業轉移,珠三角版等沿海地區高速發展,但韶關卻仍然保持原有的速度增長,以至現在在廣東GDP排名中倒數第6(全省21市),但隨著韶關成為粵北樞紐城市的提出,珠三角的產業轉移,韶關面臨著前所有未有的發展機遇,但能否發展好還得靠韶關人了.但因為韶關的基礎太差,發展問題仍然很艱巨,
由于韶關地處山區,因而有著秀美的自然風光,韶關市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礦產資源蘊藏量大韶關還是全國的重點林區和廣東省的林木基地韶關是廣東省重要的能源和工業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也是工業門類較為齊全的新興工業城市。韶關醫藥工業已成為廣東最大的藥源生產基地,韶關盛產糧食、花生、茶葉、水果、煙葉、甘蔗、黃豆、蠶繭、藥材、毛竹等,其中仁化的“白毛尖”茶葉,始興的花菇、樂昌的馬蹄、香芋等遠近聞名。
3、廣東梅州汕尾韶關這些地方,為什么發展相對落后呢?
這三個地方,都去過多次,汕尾原來就是個小鎮,直接設市,因此獲得了大量資金和人才的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搞得如火如荼。然而,汕尾市由于其所處地理位置,過去走私猖獗,名聲不好,之后又出了幾宗在廣東影響頗大的事件,更是在民眾中印象極差,三個市中,汕尾只能排最后。韶關求穩有余,開拓不足,過去因為有韶關卷煙廠、鋼鐵廠、冶煉廠、大寶山礦場的支撐,勉強可以過得去,
后來由于環保高壓政策,日子越來越難過。2017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9%,在全省墊底,幸虧該市還有丹霞山、南華寺、珠璣巷等一些無可替代的旅游勝地,增添不少色彩。在三個市中排第二吧,梅州是世界客家人故鄉,也是文化之鄉。該市人民淳樸、好客,又是專出名人的地方,這十幾年得到不少政策和資金扶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幾年,出身該地的不少名人落馬,殺傷力大,對梅州有一定影響,綜合來看,該市可以排第一。三個地方相對落后,都有其客觀和主觀因素,一個地處粵北,兩個地處粵東。韶關與梅州屬于典型的七山二水一分田,從大一點說,就是生態發展區,不適宜發展大工業,只能因地制宜,發展一些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生態林業和農業,社會效益明顯,經濟效益較次,
汕尾地處臺風多發地帶,加上歷來的風俗習慣,外地投資者很難融入進去,沒有多少歸宿感。主觀上,韶關與梅州思想不夠解放,小富即安,容易滿足,人們做事有點畏首畏尾,瞻前顧后,先行先試更是不敢去想,落戶的一些項目,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標桿企業少,汕尾卻是一些陳舊的觀念和習慣根深蒂固,不想也不愿改變,不少人追求畸形的短、平、快致富項目,缺乏可持續發展項目,后勁不足,導致發展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