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和深圳的面積比,少了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但深圳也有廈門沒有的優勢,從生活環境,舒適程度,便利程度和就業條件來看,深圳比廈門應該強不止一個檔次,客觀的來也更適合年輕人拼搏.以市民收入和房價來看,深圳也比有廈門有優勢但是,廈門的好處在于適合生活,深圳壓力相對較大,人口密度也是非常的大,同時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也很快,有句話形容。
1、廈門和深圳面積相差不大,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1/3?
廈門和深圳的面積比,少了二百平方公里左右,為何廈門的常住人口不到深圳的三分之一?我的看法是:一,深圳的人口早期移民比較多,房價較低。廈門的人口近期移民比較多,房價較高,所以深圳移民會比廈門多。二,深圳跟香港關系很密切,實際上香港是前店,深圳是后廠,香港對深圳投資非常多,大陸各地移民深圳就多。廈門跟臺灣的關系受兩岸形勢變化影響大,臺灣人認為廈門是前線,對面就是臺灣控制的金門,所以不敢大規模投資,
臺商都跑到深圳和上海,蘇州投資。投資廈門的臺資企業廈華,廈新都倒閉了,外來投資少,移民廈門的也就少。三,深圳經濟發展多的是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需要外來技術人員和技術員工多;廈門經濟發展多的是服務業和旅游業,例如象嶼和國貿都屬于服務業,所需員工數量跟制造業大發展不能比,但最近幾年廈門的制造業和高科技產業獲得較大發展,僅高科技產業區(電子城)就發展了三期,島內發展了五緣灣新城,海滄區,集美區,翔安區,同安區都發展了新城和灣區,外來移民增加很快,全市人口已達500多萬人,而且市里大量投資建設解困房,人才房,加上地鐵多路通車島外,市政府又加大投資發展中小學教育,在島內外都大量建設新校舍,島內的名校一中,雙十,外國語學校和廈門實小都紛紛到島外發展新校區,國家985和211高校一一廈門大學,以及集美大學,廈門理工學院都在島外大力建設新校區。
2、同樣是經濟特區,廈門和深圳比,主要差距在哪里?
主要差距:某華事件后,廈門從中國第一彩電、手機產業基地,電子、石化進口第一港,工業機械第一廠、客車第二廠,國內影視第一城,變成了打醬油的安靜美少女,天天乖乖梳妝打扮,取悅蕓蕓眾生,當時國內第二、三手機廠聯想、夏新均出走,全國第一民企華信和閩南全體房企被斷糧遷往上海,石化工業按下暫停鍵,廈華重組,廈工、金龍資金全停。
而深圳在那個時期正相反,蛇口“進出口”走向人生巔峰(一臺水貨手機加價2000 的年代,單手機一項,蛇口地區一天產生幾十上百億的灰色凈收入),華強北迸發電子創新活力,基本耕地紅線撤銷,一步步發展成了國際化大都市,不過廈門現在也沒那么差,現在最強的是金控,有心的去看看市、區財政、國資下屬有多少控(參)股企業和大幾千億的產業基金。
這還不包括附屬在這些資本周邊的閩臺系資本(如七匹狼金控等),這些公司大多轉型成功了,深圳和廈門從設計初期本來是一條路,奈何當時“對外開放”的漩渦只能有一個真正的中心,頂層博弈的棄子還是有可能走出一條不平凡的路。下步思路應該是做大做強供應鏈和金控,做實全城域的城建、民生,落地文創、IC、流媒體產業,最好上海給點湯喝爭取到石油黃金現貨、海絲貨幣清算,
3、廈門和深圳比較,你更看好哪個一個?
謝邀答!比較看好廈門吧廈門有許多深圳沒有的優勢,彈丸之地就有全國第四的廈門航空,第七的廈門港,前十五的老牌名校廈門大學,中國最早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大萬國建筑博物館城市之一(上海、廈門、青島),前四的廈門愛樂樂團,人均第一的每平米火炬高科技產量,聯合國人居獎城市,蟬聯15年的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蟬聯14年的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名,2007年年度人物——廈門人。
人文、教育、科技、綠化...所謂安居樂業,去了許多城市看廈門,實在感觸頗多,喜歡海上花園——廈門島,深圳是公認的欲望之都,廣州是美食之都,上海是時尚之都。但深圳也有廈門沒有的優勢,從生活環境,舒適程度,便利程度和就業條件來看,深圳比廈門應該強不止一個檔次,客觀的來說,也更適合年輕人拼搏.以市民收入和房價來看,深圳也比有廈門有優勢但是,廈門的好處在于適合生活,深圳壓力相對較大,人口密度也是非常的大,同時生活和工作的節奏也很快,有句話形容: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牲口使.說的就是深圳人工作的壓力從生活環境,舒適程度,便利程度和就業條件來看,深圳比廈門應該強不止一個檔次,客觀的來說,也更適合年輕人拼搏.生活環境,舒適程度還是廈門強得多吧,收入高低其實只對高階管理技術人員,其實收入/消費來看,廈門跟深圳差不多,別一味說上海深圳工資多高,機會多好,深圳現在大公司總部接連搬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