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料結構的優化調整,代表了煉鋼生產經營方向,是最大程度穩定工序質量,降低各種物料消耗,增加生產能力的基本保證什么是轉爐的公稱容量,轉爐的公稱容量是指轉爐的公稱噸位,是用爐役爐平均出鋼量來量度,例如120t轉爐,即爐役爐平均出鋼量為120t;300t轉爐,爐役爐平均出鋼量是300t。
1、煤氣中co含量的區別:高爐煤氣一般含量在20——28%;轉爐煤氣一般在56——60%;焦爐煤氣一般在6——8%;毒性轉爐煤氣最高,其次高爐煤氣,最后是焦爐煤氣;2、發熱值:轉爐煤氣大于焦爐大于高爐;3、氣味:焦爐煤氣一般能味到味道,有股刺鼻的焦油味;長期與高爐煤氣打交道的經驗豐富工作人員也能味到高爐煤氣的味到;轉爐煤氣最后就別味到啦!太危險啦!還沒有等你感知味道的時候就中毒倒地啦!4、爆炸極限:我只記得高爐煤氣是30.84——89.49%,其它兩個我記得不是很清晰,我就不誤導你啦!5、使用:焦爐煤氣既可以用作民用,也可工業使用,其它兩個都使用在工業中,因為毒性較大,不在民用上使用!關于著火點、氣體密度、發熱值等幾個指標,我記得不是很清晰!,如果需要可以在網上找一下,應該有,不是作工程計算,一般不需要記住
轉爐的公稱容量是指轉爐的公稱噸位,是用爐役爐平均出鋼量來量度。例如120t轉爐,即爐役爐平均出鋼量為120t;300t轉爐,爐役爐平均出鋼量是300t。用爐役爐平均出鋼量表示公稱噸位,既不受裝入爐料中鐵水比例的限制,也不受澆鑄方法的影響。計算公式為:轉爐的公稱容量=裝入量/金屬消耗系數。其中金屬消耗系數是指投入原料的重量與其合格產品重量的比值,是度量連鑄軋鋼生產過程中金屬消耗程度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K=G/Q,式中K為金屬消耗系數;G為投入原料重量,Q為合格產品重量
3、為什么我國主要用轉爐煉鋼:煉鋼用原材料分為主原料、輔原料和各種鐵合金。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用主原料為鐵水和廢鋼、增碳劑以及氧氣、氮氣、氬氣等,煉鋼常用鐵合金有錳鐵、硅鐵、硅錳合金、硅鈣合金、金屬鋁等。原材料是煉鋼的物質基礎,原材料質量的好壞對煉鋼工藝和鋼的質量有直接影響,國內外大量生產實踐證明,采用精料以及原料標準化,是實現冶煉過程自動化、改善各項技術經濟指標、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根據所煉鋼種、操作工藝及裝備水平合理地選用和搭配原材料可達到低費用投入,高質量產出的目的,轉爐人爐原料結構是煉鋼工藝制度的基礎,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鋼鐵料結構,即鐵水和廢鋼及廢鋼種類的合理配比;二是造渣料結構,即石灰、白云石、螢石、鐵礦石等的配比制度;三是充分發揮各種煉鋼原料的功能使用效果,即鋼鐵料和造渣料的科學利用。爐料結構的優化調整,代表了煉鋼生產經營方向,是最大程度穩定工序質量,降低各種物料消耗,增加生產能力的基本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