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倒茶也是有儀式的,廣東人會給替自己斟茶的人行叩茶禮。后來,「茶話」變成了「茶居」,「居」的意思是給文化人或者閑情逸致人士提供一個更為優(yōu)雅、別致的去處,“倒茶水時千萬不能給對方斟滿杯,一般七分滿即可”,不僅在廣東,在全國各地也有這種習俗,即在宴席喝酒或者喝茶時,別人為你倒茶水或者倒酒時,通常“接受者”都會用手指頭輕叩幾下桌面。
1、在廣東,別人給你倒茶,為什么要敲三下桌面,有什么講究嗎?
其實不僅在廣東,在全國各地也有這種習俗,即在宴席喝酒或者喝茶時,別人為你倒茶水或者倒酒時,通常“接受者”都會用手指頭輕叩幾下桌面。別看這一小動作,里面卻蘊含著許多禮儀,不懂里面的含義千萬不要亂敲桌子,否則被人恥笑,下面我就把其中的道理講給大家聽。咱就以廣東人喝茶為例,如果是晚輩或級別低的人為長者或身份顯赫的人倒茶水,
這時長者會用中指和食指并攏輕叩桌面一下,這叫“叩手禮”,表示“收到、謝謝、有勞”等意思。相傳“叩手指”是從清乾隆皇帝興起的,是時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訪的時候,當?shù)刂阊b暗中保護乾隆。有一天乾隆在茶館喝茶,他發(fā)現(xiàn)了知府就在旁邊桌旁坐著,二人彼此心照不宣知道對方的身份,但知府大人又不能起身跪拜皇帝,這樣會暴露乾隆皇帝的身份。
還別說,知府大人靈機一動,他把中指、食指并攏反叩桌面九下,意思是代表行“三拜九叩”大禮,“手”諧音“首”。知府大人這一動作就叫“叩首禮”,這樣既沒有暴露乾隆的身份,知府也盡了為臣之禮,到后來這個動作成了品茶人之間的禮儀了,如果是長者或身份高的人為晚輩、身份低的人倒茶水,晚輩會用右手虛握,手背向上輕叩桌面五下,表示“五體投地”的感謝和崇拜。
如果是平輩之間的倒茶水就沒有什么禮儀了,可以用中指和食指輕敲反叩桌面一、二下,表示收到了,也就是平輩之間不必反叩中指和食指。綜上所述,別看都是輕叩桌面,是反手叩還是虛握拳叩手,其中的講究和人的身份有直接聯(lián)系,不懂的人千萬別亂叩,否則會被人誤解,最后一句話:“倒茶水時千萬不能給對方斟滿杯,一般七分滿即可”。
2、明清方初現(xiàn)一盅兩件、倒茶叩首的廣東早茶,它是如何征服廣東人的胃的?
去茶樓飲茶,是整個廣東人文化的縮影,在舊時,一個推車,上百個蒸籠,蝦餃、燒賣、糯米雞等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隨意挑選。一盅兩件,三五知己,可能就是一個上午,廣東的飲茶文化長生不衰,與自古以來貿(mào)易興盛,經(jīng)濟交融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十分可疑談生意、交換信息,而普通人則在這里談天說地,紓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
廣東的飲茶文化最早興起于佛山,清朝咸豐年間,在佛山出現(xiàn)了一種叫做「一厘館」的店家,門口掛著有「茶話」二字的木牌,內(nèi)部裝修簡單,木桌板凳,為客人提供一個歇腳聊天的地方。后來,「茶話」變成了「茶居」,「居」的意思是給文化人或者閑情逸致人士提供一個更為優(yōu)雅、別致的去處,等到后來,大家最為熟悉的「茶樓」出現(xiàn)了,「茶樓」顧名思義,就是有樓,他設有廳堂雅座,周邊還設有包間,而地下門面就用來賣糕點、點心。
那個年代隨著發(fā)展,茶樓越來越多,一般小市民也會上茶樓吃早點,但是又不是能像達官貴人一樣天天去,于是一種叫「二厘館」的茶館就出現(xiàn)了,他同樣提供點心,滿足小市民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而茶樓的茶資卻需要三分六厘,期間相差了十幾倍。故而當時流行了「有錢樓上樓,沒錢地下蹴」的說法,蹴也就是蹲的意思,
如今早茶,雖然叫早茶,但并不是只喝茶,也不是只吃點心,是兩者缺一不可。所以「一盅兩件」真是對早茶最精辟的解釋了,「一壺茶,兩籠點心」。早茶,早茶,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嘆的不僅僅是茶,也是種類繁多、精美可口的點心,更是這其中的人生呀,是“老廣”慢悠悠消磨一個上午的生活方式,當然倒茶也是有儀式的,廣東人會給替自己斟茶的人行叩茶禮。
至于為什么是「兩個指尖輕叩桌面」,相傳乾隆皇帝和紀曉嵐微服巡游江南時,來到一家茶樓,作為皇帝的乾隆一時高興,竟給臣子紀曉嵐斟起茶來。但他們是微服巡游,絕對不能暴露皇帝身份,但又不能失此大禮,紀曉嵐急中生智,屈起兩指如屈膝狀輕點桌面代表三跪,然后合上拳頭輕叩桌面代表叩頭九拜,這樣既可不暴露皇帝的身份,又不失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