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暴雨在地面形成的匯流根本不可能匯入南水北調的渠道當中。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像長江、珠江、松花江等河流,之所以會在連續暴雨模式下發生漲水澇災,根本原因不是有多少雨滴直接落入河道,而是區域暴雨降落地面匯集成大大小小千萬條河流后,再一股腦地匯入河流主干道,這才會發生漲水澇災。
1、你那里下暴雨了嗎?
全國各地都是一樣有雨??哦!我們這里還是在長江邊上,看著江里的水,都不知道是怎么樣的心情!我們這里的雨,有的地方下得特別大,都發生了泥石流,今年,不知怎么搞的,感覺事情和天氣一樣,太難讓人琢磨啦!大家只有稍安勿躁,平常心對待,一切都會過去的,人生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呢!大家說是不是啊!只有平常心面對,才能從容不迫,積極做好一些必備的措施,減少不必要的出行!等大雨過后,一切都又恢復正常了,大家又可以從新活躍起來了!。
2、鄭州和焦作隔河相望,同樣是暴雨,為什么焦作安然無恙?
焦作市位于太行山腳下,北側是云臺山風景區,南側是20公里以內有沙河、沁河、黃河三條河,地理位置是北高南底,所有雨水都可以排到河里,對其中一條是黃河,鄭州位于黃河南岸,但眾所周知,黃河是地上河,位置比鄭州高,鄭州的水最終是排到直線距離兩三百公里外的淮河,這就是為什么鄭州雖然距離黃河不到5公里,卻屬于淮河流域的原因。
3、下暴雨時,南水北調河會不會漲滿?為何?
就算暴雨下個十天十夜,南水北調河道也不會漲滿,因為南水北調的河道只能屬于“人工運河”行列,根本不屬于自然河流,古語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像長江、珠江、松花江等河流,之所以會在連續暴雨模式下發生漲水澇災,根本原因不是有多少雨滴直接落入河道,而是區域暴雨降落地面匯集成大大小小千萬條河流后,再一股腦地匯入河流主干道,這才會發生漲水澇災。
南水北調工程雖然南北延綿近1300公里,但作為人工水利工程的典范,中途并不與自然河流相交,在穿越自然河流時,要么采用高架渠道的方式,要么采用下穿河流的方式,這也就是說:區域暴雨在地面形成的匯流根本不可能匯入南水北調的渠道當中,其實我們換個思維方式來思考,南水北調之所以從丹江口水庫取水,很大原因是丹江口水庫的水質比較優良,而優質水源在往北調的過程中,如果沿途河流可以匯入,那還談什么水質保障,除非區域暴雨已經大到能漫過南水北調堤壩的程度。
此問題可能還有另一層疑問:南方暴雨之時,流入南水北調的水量會不會增加,會不會漲滿河道,答案還是不會,因為南水北調在取水過程中,并不是完全依靠地勢落差而自然徑流,而是依靠揚水泵站先將水資源“抽”進河道,然后才順著河道往北流。特別像東線,很大一部分線路是依托原先的京杭大運河,過程中需要不斷加壓揚水,渠道水流速度、河道水位高度等,主要取決于泵站的功率,而不是取決于取水地的水位,
說直白點就是不管南方暴雨如何,與南水北調都沒有直接關系。南水北調在實際的調水過程中,其實水位高度一直保持在渠道高度的一半左右,這一點生活在南水北調沿線周邊的人應該都見過,這也就是說南水北調的水位還有很大的冗余高度,輕易不可能漲滿,而且,南水北調河道的橫截面呈一個“倒梯形”,上寬下窄,想要再提高一倍高度,需要的水量是當前的三倍,這顯然不是暴雨雨滴就能實現的,甚至揚水泵站再成倍增加都實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