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信陽發展并沒有一味求快,而且充分挖掘了本地文化資源,無論從城市規劃還是具體建設當中,信陽發展并沒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而是把城市發展和山水景觀一起協調發展。預計到2030年,信陽中心城區將達到185萬人,建設用地185平方公里,發展方向總體向東,適度向南、北發展。
1、信陽這個城市發展的怎么樣?
信陽這個城市按說是優勢極大、潛力巨大,但是并沒有發展我心目中的高位。地處鄭州、武漢、合肥三大省會城市中間位置,區位何其明顯,何其優越,卻沒有給當地帶來多大成就感。雖然獲得過中國宜居城市榮譽,可是經濟發展相當緩慢,信陽處于豫皖鄂毗鄰地區,擁有中心城市之機遇,完全可借助公路樞紐、鐵路樞紐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
2、信陽未來朝哪個方向發展?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敬請關注《新農業匯評》信陽綠水青山,空氣清新,信陽人淳樸善良,熱情好客,我每次去都是戀戀不舍,流連忘返,對于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方向,我認為必須找準特色定位,切勿什么都想做結果是什么都做不好。信陽未來的發展方向我認為應該是聚焦定位在包括養老養生的全域生態旅游目的地,建好生態園林城市,打造中國茶都品牌,力爭使信陽成為輻射鄂豫皖三省的區域中心城市,城市發展定位為做中原崛起的后起之秀,
在保護和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同時,研究信陽生態旅游特點與個性,制定符合旅游規律的高起點、高水平的發展方向與發展策略是本規劃的戰略重點。通過生態旅游景點的建設,改善當地文化、生態、經濟環境,做強、做大紅色旅游,推動信陽旅游經濟發展作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發展戰略出發點,具體說就是:一山一水二園,內修人文,外修生態一、一山山水旅游資源豐富。
信陽的山應該以雞公山、靈山、西九華山等自然風光為主,我國著名的四大避暑勝地之一——雞公山以“云中公園”著稱于世,著名的南灣湖有“北方千島湖”之稱,新縣的金蘭山森林公園被列為國家自然保護區。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為動植物的生長繁衍提供優越的條件,動物種類已見記載的有2031種,植物2000多種,占河南省的95%。
據《信陽地方志》介紹,信陽地勢南高北低,是崗川相間、形態多樣的階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周邊群山環繞,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6.9%。桐柏山、大別山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于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別山在信陽境內長約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東段山脊高峻雄偉,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寬闊低緩,以千米以下低山為主,間有丘陵分布。
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中部是丘陵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連線以南,海拔50-100米,面積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38.5%。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強烈切割和沖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崗谷相間的形態組合特征,此區梯田層層,河渠縱橫,塘堰密布,水田如網,酷似江南風光,是信陽的糧食生產基地。
信陽是“魚米之鄉”,盛產水稻、小麥、油菜等農作物,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銀杏、紅黃麻,水資源總量是90億立方米,占全省總量的22%;人均水資源1230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這些都構成了養老養生的全域生態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條件,二、一水省級以上水利風景區6處,南灣湖、湯泉池信陽河流眾多,屬長江、淮河兩大水系。
其中,淮河流域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98.2%,屬長江水系的流域面積僅占1.8%,信陽地處淮河上游,境內全長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側支流河短流急,水量豐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東北方向匯入淮河,淮干北側支流是坡水河道,灣多水淺,流速緩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