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合肥之戰,漢中之戰,襄樊之戰對天下的形勢都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打出了威風,夷陵之戰,劉備起傾國之力攻打東吳,被陸遜擊敗,蜀漢精銳盡失,從此蜀漢無力消滅魏、吳任何一方,在夷陵之戰前劉備的軍事實力達到鼎盛,若謀劃得當有實力擊敗魏、吳任一方,此戰之后,蜀漢只能居西川茍且偷生,而吳經此一戰也有損失,無力滅蜀,也沒能力攻魏,可以說夷陵之戰后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因此官渡之戰、夷陵之戰、赤壁之戰是改變天下爭奪形勢與形成三國鼎立局面的三大戰役,是合肥之戰、襄樊之戰、漢中之戰不能比的。
1、為什么三國時期的合肥之戰,800人能戰勝10萬人?
應答:這問題簡單啊,張遼是誰,曹操五子良將之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精通排兵布陣,放眼三國是一位不可多得統軍將領,為將者并非逞匹夫之勇就是良將,往往這類型人都是被人割了腦袋時才明白,智慧才是決定戰爭勝利之本,八百人勝(十萬)吳軍這是什么概念,張遼威震道遙津流傳至今而傳為佳話,細細分析一下張遼是怎么辦到的呢?其實張遼很精通兵法,不說遠的,我們通常看電影,電視劇,有一部戲曲叫奇襲白虎團,白虎團是美軍中的王牌,我中國人民志愿軍就是用了與張遼一樣的戰術叫(斬首行動),組織敢死隊一樣的勇士,直搗對方指揮機關,消滅白虎團,何等精典。
若俘虜對方高級首腦,可以宣布整個戰爭結束,如打亂,打疼了指揮中心那敵人成了一鍋粥,整體大亂,而八百將士機動靈活,殺人放火是游刃有余,張遼用了斬首計劃,大勝。我國解放前在抗日戰爭中,解放戰爭戰曾多次用過由少量精英催毀亂指揮中心的戰例,在東北戰場一個連隊把一個機械化全部美色裝備的兵團司令部打得稀巴爛,成為奇跡,把十幾萬武裝到牙齒的蔣軍全殲,這也是《斬首行動》,這也是張遼怎么能以八百,勝十萬的關鍵所在,張遼斗智斗勇的能人也,
2、三國合肥之戰,為什么張遼800能打的孫權10萬大軍滿地找牙?
合肥之戰,張遼威震逍遙津,打出了威風。張遼今山西省朔州市人,山西自古出名將,是漢武帝時期想設計消滅匈奴的聶壹后人,張遼原本是丁原部下,丁原曾派張遼去招兵,可見張遼有組織能力。丁原死后,張遼跟著呂布,呂布死后,張遼跟著曹操。曹操東征烏桓,張遼為前鋒,陣斬蹋頓單于,也有一種說法,蹋頓單于是被馬踩而死。張遼本人勇武有力,智謀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