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魏延能夠守住荊州,無非是認為魏延曾鎮守住了同樣屬要地的漢中,因此認為魏延如果能夠去守荊州,定能保證荊州萬無一失。”由此可見,魏延鎮守的漢中之地同關羽鎮守的荊州之地同等重要,除非劉備親自下令,讓魏延鎮守江陵,不然魏延很可能會被帶走,去前線打仗。
1、《三國演義》中假如劉備派魏延鎮守荊州,荊州還會丟失嗎?
其實劉備若真派魏延去鎮守荊州,也應該是守不住的。有人認為魏延能夠守住荊州,無非是認為魏延曾鎮守住了同樣屬要地的漢中,因此認為魏延如果能夠去守荊州,定能保證荊州萬無一失,但其實漢中、荊州還是有區別的,魏延能守住漢中,不一定就能守住荊州。漢中雖然是要地,但危險系數其實并不如荊州,在漢中真正要對付的大敵只有曹魏罷了,但荊州不同,除了曹魏后面還有個東吳虎視眈眈,是腹背受敵之處,而漢中的后面是蜀漢大本營,
本人覺得這是兩者之間一個相對較大的差距,荊州的難度系數遠遠大于漢中。其實劉備剛拿下漢中后,漢中早期肯定是好守的,畢竟曹操剛吃了敗仗,要想再次振作起來肯定是需要時間去修養的,而到了之后,漢中也依舊是不難守,因為沒過多久荊州就丟了,荊州丟了,其實蜀漢就把防守重心都放在漢中了。畢竟新的西線防守重心永安只需要防守一個東吳,不再像以前荊州那般艱難,
防守重心轉移過來了,漢中其實就不算是很難守了。關羽守荊州難度一直很大,而且不單是腹背受敵,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關羽荊州守軍本來就不多,被劉備先帶走了幾萬,又被諸葛亮、張飛、趙云帶走了幾萬,真的剩的不多了。在呂蒙后來襲取荊州三郡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打算搶回三郡,后來劉備回援,然后湘水為界,此是題外話。
也就是說當時關羽除了守衛城池的軍隊,能流動的也就是三萬,而且還是“號稱”,腹背受敵,加上守軍數量并不是很多,荊州真的很難守。其實關二哥守荊州達四五年之久,已屬不易了,不過若是魏延能夠不像關二哥那般主動出擊,還是可能守住的。但魏延守是不可能守的,云長高傲,文長就不高傲了嗎?魏延性格其實與關羽差的不大,他相處與東吳的關系不一定就比關羽好。
魏延向來主張出奇兵致勝,化守為攻,是個比較冒險主義的將領,并且他還想獨自率軍出征,然后立功,獻計兵出子午谷就是最好的證明,他若看到當時漢中已拿下,孫權出兵合肥,曹魏危及的大好局面,他也定會像關羽一樣率師北伐,然后和關羽的結局沒兩樣。但這只能是假設,因為劉備在當時是不可能放魏延守荊州的,荊州只有可能是關羽與張飛二人,而兩人中相對來說更擅長守城的關羽是最佳人選,
2、如果當時劉備派魏延協助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會不會失敗被殺?
如果當時劉備派魏延幫關羽守荊州,關羽會不會被殺?可以講東吳偷襲荊州不會成功,因魏延是守城名將,守漢中十多載安然無恙,關羽后路安全即使在襄樊戰爭中退下來,有魏延接應,關羽進攻,魏延留守這可是萬無一失的完美計劃,可惜的是劉備沒有這樣按排,關羽進了荊州城誰敢造次,更何況魏延的武藝比關羽差不了多少,計謀不見得比關羽差,所以這可是萬全之策,失荊這一節就可以免寫了,東吳也不會派人來偷襲,這一問答題實在有趣,劉備沒這樣按排,所以這是假設,有魏延同守荊州,荊州丟不了,關羽也死不了。
3、關羽大意丟荊州,如果是魏延鎮守就不會了嗎,為什么?
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一句話:執行力的強弱,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對于后期的關羽來說,其執行力非常之弱,這一點和后期的魏延是沒法相比的。所以,如果魏征鎮守荊州,要比關羽靠譜許多,一、關羽的執行力弱在哪里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到諸葛亮之后,其核心團隊制定了一項發展擴張的基本政策,具體內容就是:占據荊、益二州。
安撫益州西北諸戎、南部夷越,整頓內政,外與孫權結好,等候北方有變,荊州軍攻洛陽、南陽,主力益州軍出秦川一帶,人心附歸,天下可以漸定。之后,劉備團隊上下一心,堅決執行這一策略,襲取荊州以立足,為了不和江東孫權鬧僵,以暫借荊州立足安家為借口,將荊州據為己有,接著,以荊州為根據地,進入益州迫使劉璋投降,后又打敗曹操奪得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