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說過,對于較富裕的家庭來肯定不會把子女的命運寄托于搖號上的,還會留一手買多一套學區房保底。一方面有「學位房變學區房」的風險,另一方面名牌學位房的價值很大部分在學票上,如果我們高位接盤,必須確保現有的學位政策不發生改變、師資生源越來越好,否則任何政策異動都會造成房價的斷崖。
有很多新廣州人想買學區房,一見面就問我,想找一個省一級小學的學位,然后有XXX要求。我挺迷惑的,為什么一張口就要求省一級?因為我們老廣心中真沒在乎什么評級的,牛校依然是那幾所,如小北路小學,文德路小學,東風東小學,鐵一,和后起之秀的華陽等等,其實啊,真不能以評級來判斷學校的質量,在越秀是可以的,因為遍地名校,但你在番禺和白云隨便找一所省一級就認作是名校來買房?Excuseme?這些省一級沒有老廣承認的好嗎?所以,不要以省一級或市一級來判斷教學水平,特別是教育弱區,買之前最好問問老師方面的朋友。
除此之外,近年那些新盤的貼牌名校事實上也不太受教育界人士認可的,至少成績還沒有出來,公民同搖新政會有什么影響?昨天說過,對于較富裕的家庭來說,肯定不會把子女的命運寄托于搖號上的,還會留一手買多一套學區房保底。舉個例,廣州民辦小學現在的年學費大約5~8萬一年,非寄宿,對于有錢的家庭來說肯定先搖號賭一賭,搖中就入學,如果搖不中就入讀之前買好的學區房。
第一種情況是土豪,直接買一步到位的好房子,現在一線名校一步到位,環境好的三房起碼800~1000萬,二線小學大約500~800萬,讀一線小學的可能不需要同時搖民辦小學了,因為都差不多,而且一線小學的同學人脈可能比民辦的更有價值,因為入學門檻高。但二線小學的話,其實民辦并不比它差,還要記得,一套800萬的房子光契稅就20多萬了,還有中介費和貸款利息,這些雜費其實都夠讀好多年民辦小學了,
2、廣州買學位房該不該買?如果買,哪個區域值得推薦?
首先說學位房該不該買,一句話:剛性需求,買。1、學位房在某種程度上屬于「硬資產」,來到大城市的家長們,本身很多是讀書優勝的親歷者,自然對下一代的教育格外重視,所以,未婚的人會考慮,已婚的人也要考慮,學位房買入最少鎖死幾年,重點學位房源求大于供。畢竟,每一個房子都有對應的學位,但不是每一個有學位的房子都叫學位房,
2、雖然好的學位房都會有溢價,你就相當于花了錢在“學票”上。在一個城市擁有戶籍的家庭小孩成員,一定有書讀,小學6年同樣給義務教育學費,而重點學校學生可以享受超一般的教育質量,其實屬于「套利」的一種,3、如果可以,學位房帶來重點「六年小學 三年初中」最完美,相當于9年的保駕護航。小學升學考試壓力不大,主要是打好基礎培養好習慣,但是初中三年非常關鍵,直接關乎未來高中的選擇,如果中考失利去差的高中,甚至讀不上高中,更不要說靠985、211大學了,
所以也是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家長,不僅看重小學,更看重直升的中學。廣州小學升初中的政策,目前基本采用電腦派位和對口直升兩種方式:實行對口直升的有越秀區和海珠區小部分、黃埔區(大沙地除外)、番禺區大部分(市橋除外)、花都區(城區除外)、天河區、白云區、從化區、增城區和南沙區,實行電腦派位的區域有: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大沙地區域、和花都城區區域;電腦派位就意味著可能派到好的學校,也可以派到差的學校;對口直升是指多所小學或地段對應一所公辦初中,即家長根據自己孩子所在的小學或戶籍所在地,就可以提前、明確地知道將來能上哪所公辦初中,所以近些年好多家長選擇天河區是出于可以明確中學兜底,像是天府路小學直升113中學的配置,周圍房價都很高。
純投資,建議不要買!1、如果你的家庭資產「不在千萬級別以上」,準備從初中就鋪路直接送出國外讀書的那種,不要用“國際學校、私立學校”來安排小孩的教育,首先不說所謂的國際學校、私立學校的教育質量如何,從經濟學來說,讀高價私立學校的花費屬于“純消費”,而買學位房讀名牌義務教育學校屬于“投資”,前者是沉默成本,后者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