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國寺的來歷大相國寺位于開封市中心,自由路中段,相國寺的名稱,始于唐朝,相國寺是清朝乾隆年問重建后又修葺的。今天有緣開封相國寺,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輝煌相國寺,相國寺每月有五次廟會,規(guī)模寵大輝宏,開封是個古都,現(xiàn)在雖然成為三線城市,但開封市中心的大相國寺,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很高。
1、開封相國寺是哪年建成的?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發(fā)生在哪一年?
關于開封的大相國寺,人們受小說影響,往往有這樣的概念,大相國寺是唐太宗時建的,這主要來源于《西游記》中的說法,說是唐太宗進了地獄,給冤魂索命,幸好有判官護持,并且借了債--據(jù)判官說:陽間在開封有個叫相良的人,因為經(jīng)常買金銀紙錠焚燒,因此在陰間攢下金銀一庫,所以讓太宗暫借一下,回魂到陽間時再還。待到太宗復活后,想起此事,于是派尉遲公帶了大量的金銀來找相公相婆“還債”,
這倆個老婆子平日只是齋僧燒紙錢,也不知道自己在陰間有巨額“存款”。見達官貴人們突然上門拜訪,并送給金銀,嚇得說什么也不敢接收,唐太宗聽到匯報后,考慮到相良夫婦確實不敢收,于是就給他修造一處寺院,作為生祠,為了避免拆遷,危害百姓,所以特地在城里“軍民無礙”的地方買了一塊地,造起了一座寺,名為“敕建相國寺”,于是這就是大相國寺的來歷。
但是,吳承恩寫的這個故事,純屬傳說,并非史實,大相國寺,始建于南北朝時的北齊年間,其時正是北齊暴君高洋當政,他荒淫無度,又喜歡大興土木,這座寺就建于此時,本名建國寺,到了唐太宗年間,早已荒廢無存,僧舍也成為官吏的住宅。到701年,也就是女皇武則天當政的時候,才有一個叫慧云的和尚把廟重新修了起來,到了唐睿宗,也就是唐玄宗的父親登基即位后,才下旨改名為相國寺,并賜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這才有了真正的大相國寺,一直傳承了一千多年,
大相國寺是著名的佛家圣地,高僧輩出,在北宋時期,大相國寺也是非常輝煌的,看《水滸傳》中,魯智深到大相國寺時,就寫道這個寺不但有都寺、監(jiān)寺、提點、院主等領導階層,還有維那、侍者、書記、首座等行政人員,并有塔頭、飯頭、茶頭、凈頭、菜頭、塔頭、浴主等后勤人員,可見此寺的規(guī)模相當寵大,比五臺山的寺院要大得多。
在真實歷史上,大相國寺北宋時也確實很宏大,當時有田地500多畝,有僧眾數(shù)千人,確實得有像書中描寫的一整套行政機構才能管理起來,魯智深在大相國寺管菜園,應該是在北宋徽宗年間,具體是哪一年,書中沒有確切描寫,而且小說家言,大家如果太認真,就不免有些呆氣。但大相國寺這一段的描寫和歷史真實吻合度還是相當高的,,
2、河南開封的相國寺是什么來歷,有哪些傳統(tǒng)文化典故?
今天有緣開封相國寺,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輝煌相國寺。相國寺的來歷大相國寺位于開封市中心,自由路中段,相國寺的名稱,始于唐朝,相國寺是清朝乾隆年問重建后又修葺的,據(jù)《如夢錄》記載,相國寺這個地方原是戰(zhàn)國時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故宅,宋代曾在此興建一座信陵亭,名為信陵坊。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北齊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在此興建寺院,名建國寺,后毀于戰(zhàn)火,
唐初這里成了歙州司馬鄭景的宅園。唐長安元年(701年)名僧慧云從南方來到開封,用募化來的錢買下鄭景的住宅和花園,于唐景云二年(711年)興建寺院,并根據(jù)施工中從地下挖出的北齊建國寺舊碑,又命名為建國寺,同時將募鑄的一尊高3米的精美彌勒佛銅像安置寺中,建國寺重建時,唐睿宗為這個寺院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這就是相國寺的來歷。
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占地達500余畝,轄64個禪、律院,養(yǎng)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當時最有名的畫家高益、燕文貴、孫夢卿、石恪、高文進、雀白、李濟元等,都在相國寺畫出了他們的優(yōu)秀杰作。相國寺每月有五次廟會,規(guī)模寵大輝宏,交易、雜耍、曲藝、戲曲、民俗、等,有“金碧輝映,云霞失容”之稱,《東京夢華錄》記載有“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之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