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焚毀洛陽之后西遷長安,洛陽就處于董卓和關東聯軍之間的真空地帶。董卓焚毀洛陽后挾持漢獻帝及百萬人口到長安,董卓并不單單只是把洛陽城的人挾持跑了,而是洛陽周邊方圓一二百里的人全都挾持到關中了,造成洛陽及周邊地區成了一片荒無人煙,雖然這些人都不服從,都認為董卓禍國殃民,當然他們這些人也沒有判斷錯董卓的為人,但是董卓最低擺出了一個姿態,使得當時的士族最低不會反對他。
1、董卓進京帶了多少人?為什么朝廷中有那么多猛人卻干不過他?
喜歡三國的讀者朋友應該知道,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始作俑者董卓,他趁內宮宦官與朝中重臣爭奪大權而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率兵進宮勤王。從此開始了董卓慘無人道的專政行為,致使天下各路英雄豪杰群起而攻之,年輕時候的董卓,為人豪爽,仗義疏財,喜歡結交各路的英雄豪杰。因為身處西涼羌族地區,常常與羌族人稱兄道弟,有時為了請他們吃飯,甚至不惜把自家耕地的牛宰了,
加上長期與他們生活,練就了一身好本事,性情粗獷、殘忍,體型膀大腰圓。成年以后自然而然擁有了屬于自己一方的勢力,替東漢王朝鎮守西北地區,率兵勤王公元189年,漢靈帝病逝,將帝位交于年幼的大兒子劉辯,朝中重權就落到了劉辯母親何氏一族。大將軍何進手握大權,但行使權力時處處受宦官作用,于是對宦官痛恨至極,可沒有想到自己還沒有清剿宦官時,就被張讓等預先謀害了,這下使得朝中大亂。
宮內宮外兩大勢力火拼不斷,各州郡太守也互相窺視,一時間天下局勢瞬息萬變,宦官終究對抗不了手握軍事大全的朝中重權,失敗潰逃,并挾走小皇帝劉辯和未來的漢獻帝劉協。董卓看時機成熟,率領三千隴西鐵騎星夜奔騰而來,打著勤王的口號,一路暢通無阻,最后在宦官的手中“救”下兩位小皇帝,董卓也開始了,自己開掛的人生,但好景不長,不出三年就被斬殺,了結余生。
為何朝中無人能阻止他一、當時朝內朝外一片大亂,兩位小皇帝也失蹤了,因此可以準確地說:誰能找到小皇帝,誰就能作用天下了,董卓也正是看好時機,進宮完成董卓版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二、其實東漢末年的腐敗早已經深入骨髓了,加上朝外宮內的內耗、黃巾軍的起義,使得他們元氣大傷,而董卓坐擁西涼大軍為后盾,一時間天下也沒人敢與其抗衡,
直到袁紹聯合關東各地刺史、太守等十八路諸侯組成聯盟,討伐董卓,才成功的。結語:亂世出英雄,這句話是沒有錯的,董卓最初并不是荒淫無度、殘害忠良、百姓的,而是一個有遠大抱負,愿為漢室效犬馬之勞的人(平定黃巾軍中出色的表現),只可惜深入權力的漩渦,無法自拔,最后死無葬身之地!作者:安夏丨history。關注不迷路喲!,
2、董卓焚毀洛陽之后是誰控制了洛陽?洛陽又是何時重建的?
董卓焚毀洛陽之后西遷長安,洛陽就處于董卓和關東聯軍之間的真空地帶。董卓焚毀洛陽后挾持漢獻帝及百萬人口到長安,董卓并不單單只是把洛陽城的人挾持跑了,而是洛陽周邊方圓一二百里的人全都挾持到關中了,造成洛陽及周邊地區成了一片荒無人煙,自此從周公興建洛陽城起,到東漢未年經歷了一千二百多年的洛陽城,成為一片廢墟。
這時候關東各諸侯都忙著搶地盤,沒人顧及洛陽,而且洛陽作為都城的名頭還在,誰來占領就會成為大家的靶子,因此孫堅在打撈到玉璽后,便迅速離去,袁紹、曹操等其他諸侯也都回到各自的地盤,洛陽真正成了無人管的地方。董卓被呂布殺死后,關中陷入大亂,李傕和郭汜率領西涼軍攻入長安,殺死王允,呂布逃跑,后來李傕又和郭汜發生內訌,一個劫持天子,一個劫持公卿。
后來漢獻帝被放出來,在大臣董承、楊奉、韓暹等護送下回到了洛陽,但洛陽一片廢墟,沒吃沒喝,一路上靠駐扎在河內沁陽的張楊接濟糧食。后來張楊退回了河內,楊奉也回到商丘,洛陽只剩下韓暹,曹操到洛陽后,韓暹逃跑,曹操將漢獻帝挾持到許昌,洛陽成了曹操的地盤。由于曹操四處征戰,并和袁紹對峙,根本無遐顧及重建洛陽,其間曹操雖然也派董承、夏侯惇管理過,但恢復甚慢。
曹操在與劉備爭奪漢中失敗后,回到了洛陽,而這個時候關羽又攻打襄陽,曹操便住在洛陽,并修建了“建始殿”,后來曹操病死在洛陽,曹丕代漢后,在洛陽的東漢宮殿上建“洛陽宮”,并定都洛陽,這時候才大規模重建洛陽。曹丕雖然修了洛陽宮,但與東漢的宮殿相比仍然十分簡陋,魏明帝曹叡即位初期,由于諸葛亮開始北伐中原,曹叡無遐顧及大興土木,直到諸葛亮死后,曹叡才開始大修洛陽宮,新建了昭陽殿和太極殿,并修筑總章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