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瓷器是指‘康雍乾’時的清代盛世時期。各種花哨滿鋪的瓷器在他這一朝最為多見,康熙晚期燒制成功的粉彩瓷器屬于草創階段,在制作上較為粗糙,在裝飾風格上趨于簡樸,僅在部分紅花花卉的花朵中運用粉彩點染,其他紋飾仍沿用五彩的制作,色調延續五彩濃厚的風格。
1、如何辯別清三代瓷器?
‘清三代’瓷器是指‘康雍乾’時的清代盛世時期。瓷器方面的發展是在明未清初的基礎上,以‘浙料’為主的生產青花瓷,以‘硬彩’為主的生產三彩,五彩,和創新的琺瑯彩,粉彩等名品,特點是官窯產品更是美不勝收的精品,也有仿歷代的名品,如‘斗彩’,單色釉的宋:汝,官,哥和歷代的鐵釉,茶茉釉,及龍泉青瓷等等,歷經年代長,品種多等創新器型,品種。
2、清三代瓷器收藏現在熱門嗎?
不僅是熱門,而且是收藏市場的主力軍,一來年代較近流傳于世的比較多,二來和今人審美接近。藝術價值最高的還數康熙雍正兩朝,創新突出的自然就是乾隆了,乾隆脾氣秉性就是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愛排場愛面子勝過他爹和他爺爺。但是論藝術造詣不如他的兩位前輩,各種花哨滿鋪的瓷器在他這一朝最為多見。論古韻多看康熙的東西,
論精美嚴謹那就得看對瓷器要求甚至有些偏執的雍正。康雍兩帝都是極為勤勉的皇帝,不光是清朝就是放到整個中國帝王史比較也幾乎挑不出比他倆更勤勉的,這二位政治抱負大嚴格要求壓力重,尤其是雍正帝不狩獵不遠游只在生日春節和必要的祭祀時候才借機放松一下。所以各種藝術品尤其是瓷器為中心的器物成了他們拋開政務釋放壓力的重要排解口,
3、瓷器如何鑒定又如何出手?
瓷器鑒定,是一個綜合學科,需要長期的觀察和學習,掌握各時期瓷器的釉水、瓷胎、底足、工藝等特征,并且熟記于心,不能以點概面,因為一個特征符合就大膽斷定真偽。相反,只要有一個特征不對,就是老古玩圈常說的“撩跤貨”,對市場價也會有極大的影響,這種有疑點的瓷器必須謹慎對待,而不能抱僥幸心理,另外必須要多方求證,多聽取別人的的意見,不能一意獨行,一件古玩自己認可是不行的,而且要市場認可。
目前瓷器圈是國寶幫最多的,很多只要手里有件仿品就敢挑戰任何權威,每個人都是老子天下第一,誰也不服誰,十分混亂,所以,瓷器的真偽最難確認,除非是大開門的民窯,幾乎每件官窯的爭議都極大,就算是知名拍賣公司的成交拍品也頗有微詞。而且,由于無法用科學的數據和標準去衡量瓷器的年代和真偽,目前瓷器鑒定國內目前還沒有權威的國有機構或民間機構能夠服眾,圈子里尚能讓大家信服的個人只有馬未都、蔡國聲等廖廖幾位而已,
事實上,就算這幾位如果把別人的瓷器鑒定為仿品,瓷器持有人也只是表面上說相信,而心底則是不認同的,在很多人心里總是覺得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國寶”。正是這種大多數瓷器收藏者的普遍心理,導致瓷器鑒定的權威性無法樹立,從而極為混亂,所以目前瓷器鑒定還沒有一個健康有序的標準,十分難以說明真偽,所以,在這個仿品遍地的時期,奉勸大家稍安勿躁,不要一味去玩官窯,多玩一些大開門的清末民國民窯細路瓷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