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種借景抒情的作用和定義,定義: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抒情手法有什么用,抒情是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一篇記敘文,在敘述描寫中適當地穿插抒情議論,是一種極好的點染,會使細節得到點化,情感得到渲染,主旨得以明確,主題得到升華。精彩的議論抒情可以揭示生活的意義,升華文章的主題。材料(記敘、描寫)是文章的軀體,思想(議論、抒情)是文章的精神。作者對材料的深入挖掘,則是使“軀體”中生出“靈魂和精神”的手段和過程,否則文章不會有深刻的思想。舉例愛的姿勢(1)無獨有偶,當初在唐山大地震后,人們從廢墟中挖掘,見到最多的場面也是父子、母子抱在一起,他們只想用自己的身體為孩子擋住斷墻殘磚帶給他們的恐懼,以求孩子能夠生還。愛的表現有千萬種,而這生死相擁的悲壯場面卻是讓人最悲戚、最震撼、最不忍將其分開的偉大而平凡的愛的姿勢
定義:借景抒情又稱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作用:通過景物來抒情,是一種寫作手法。它的特點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
3、抒情手法有什么用抒情是敘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最主要的表達方式。敘事性作品中,抒情常常與記敘、描寫、議論等表達方式結合運用,抒情這種表達方式運用得好,不僅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還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任何別的手段直接表達或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抒胸臆抒發的情感直白明了,不僅容易打動讀者的心,而且容易引發讀者的共鳴。例如,《我愛夏天》一文的作者就抓住夏天的特點,用直抒胸臆的方法,直接抒發了對夏天美妙的蟲唱、充沛的雨水、郁郁蔥蔥的樹木,甚至是威猛的雷電等的“愛”,從而使文章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抒情手法是詩歌鑒賞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和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