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籠絡關東的文人學士,唐王朝在東都洛陽設考場,舉行全國規模的科舉考試。總的來講,洛陽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從南方講,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馬氏西晉朝的達官后裔,他們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陽。
1、西周為什么準備建都洛陽,洛陽好在哪里?
關于這個問題,本人查到有這么一段記載,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建造洛陽。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將營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郟鄏,卜曰:“傳世三十,歷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興工營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敝芄譅I成周,
2、成周早已建成,周王朝為什么不早早遷都洛陽,以避開西戎騷擾?
首先成周不是雒邑,成周是指周天子分封天下后留給自己屬地的稱呼,即成周指的是周。也有人認為指的是成王的周,是周公當年輔佐成王時,為了避嫌,有意把周稱呼為成周,意即成王的周,成周包括宗周(岐周)、鎬京和雒邑,周或成周的都城是鎬京。營建雒邑,一是為了駐軍,二是為了看管殷商犯人,三是為了控制和震懾東方諸侯,至于為何不早早遷都雒邑,一是雒邑是駐軍和看管犯人之地,不具備都城功能和條件。
二是周朝初期還不至于已經到了懼怕犬戎的地步,只是后來周幽王為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破壞了周朝報警系統,加之周王朝內部出了內賊(平王外祖父),和犬戎私通,才把犬戎引狼入室,導致鎬京被襲,幽王被殺死在驪山腳下,平王雖然繼承王位,但害怕犬戎再次來襲,故遷都雒邑,三是遷都是國家大事,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哪個王朝愿意遷都。
3、盛唐的國都在洛陽還是西安?
首先,唐朝擁有天下,李家的關隴軍事集團主要依靠的是關東(今天的晉冀魯豫一帶)的豪強武力,如瓦崗軍之類,而關東的士人、民眾的政治信仰在洛陽,因為自東漢起,魏晉皆建都洛陽,經歷五胡亂華,由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現了北方的一統,人心所向在于“天下之中”的洛陽城,從南方講,南渡的士人多是司馬氏西晉朝的達官后裔,他們的政治信仰也在洛陽。
其次,經濟上,西安的農耕條件次于洛陽,而且洛陽是大運河的中心,商貿繁華也非西安偏處關西所能比擬的,唐朝天子常常因為漕運不濟和關中歉收,而將整個政府機構遷到洛陽,名曰“就食東都”,人稱“逐食天子”。再次,文化上洛陽的地位極其崇高,從語言上看,唐詩的用韻依照《切韻》,而《切韻》正是依據洛陽語音為標準制定的,而不是關西的方言。
為了籠絡關東的文人學士,唐王朝在東都洛陽設考場,舉行全國規模的科舉考試,總的來講,洛陽在唐代的地位比今天的上海有過之而無不及。具體的過程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陽城,號稱洛陽宮,曾三次來洛陽處理政務及外事,在洛陽宮居住二年之久,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則天自立為帝,尊號圣神皇帝,改國號為周,以洛陽為都城,將東都改為神都,歷時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