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山環水繞,空氣濕潤,又是魚米之鄉,所以男人女人都有一副好皮囊,這可謂是天賜的機緣。河南鄭州人,大學時同學有一部分信陽人,畢業后去過信陽,做生意也接觸了一些信陽人,簡單表達下自己的觀點,如有冒犯,謹表拙見,比如南陽人的豪爽和對政治權力的熱烈,周口人的敢闖敢拼和對賺錢欲望的不懈追求,安陽人的務實和平和,洛陽人的熱情和安逸等等。
1、大家覺得武漢人怎么樣?好相處嗎?
我是70后,母親是上海人,我在上海出生并度過童年。父親武漢人,后來父母離婚了,在滬讀完小學,中學大學以及后來基本都在武漢。其實說到底,哪里都有好壞,武漢的很多男性勇敢果斷,有擔當,經常很有義氣,不計較太多。做學問的也很讓人佩服,武漢的女性有不少很能干,性格中有潑辣利落的一面。總而言之,與武漢人打交道不是那么累,沒有太多的彎彎繞,但前提是對武漢人的民風民俗有個基本了解,
武漢話里有“您家”“他您家”的敬語,其他評論里說武漢人日常用語不文明,這個事實更多存在于上一輩武漢人。隨著時代發展,我很高興武漢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地呈現出新風尚,武漢的市容環境和社會風氣越來越文明,這與武漢外來人口較多也有關系,說普通話的變多了,過去我是欣賞上海的,但是現在我回到上海除了傷感就是失望,因為那種文明的氣息已經所剩無幾了。
2、您有接觸過河南人嗎?
本人就是地道河南人,河南人和別省人比,似乎有些不同但又難以表達差異在哪。走四方的時侯一看長相,一搭腔就知道是哪里人,哪里人有哪里的形象樣兒,看得出,表達不出,河南人口碑確實不咋地,有個順口溜叫“山東響馬四川賊,最怕河南的溜光錘”。這絲毫沒有自貶意思,只是認為可能是跟生長環境、生活條件有關,河南人的精神面貌來源于哪里?我想,其形象應該是取決于外省人對河南人的認識,這種認識定格在外省人心中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好改!啥時侯河南人富了,說話做事講道德講文明了,形象也就會改變,改變成有品味而且令人稱贊!不同地方的河南人區別很大。
豫北人下廣洲的不多,去北京天津內蒙謀營生;豫南人倒是滿世界跑,而且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別深!一個被精減的民辦教師跟著村里年青人去烏魯木齊撈錢,原來那群年青人過流寇曰子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以偷偷摸摸為主,這位民辦教師哪能適應得了!在趁下班工地上一個人看場子時侯,這群人扛著下成料的鋼筋就跑,民師彎腰拿起鋼筋兩腿發抖不敢扛又放下,看場人一吆喝別人跑掉了,民師卻站在鋼筋上堆上不敢動,
3、你有沒有接觸過河南信陽人?在你的印象里是怎么樣的?
河南鄭州人,大學時同學有一部分信陽人,畢業后去過信陽,做生意也接觸了一些信陽人,簡單表達下自己的觀點,如有冒犯,謹表拙見。信陽地處秦嶺淮河以南,算是南方,人口和所轄區縣相對較多(人口600多萬,兩區八縣),南側與湖北相連,東側毗鄰安徽,三省通衢,交通便利。單就河南整體區域來說,信陽應該是自然環境最宜居的,
信陽人一般認為自己是南方人,身邊的朋友說起來也經常說“你們北方大漢”等等詞匯。確實,地域心理歸屬這一塊確實有很大的差異,而且信陽光山和新縣說話口音很詭異,跟普通中原官話有很大的區別,河南本地人基本就是完全聽不懂。信陽外出的人特別多,省內外出人口僅次于南陽和周口,600多萬人,地形又多丘陵山崗,農業不怎么有出路,所以外出闖生活的人非常多。
信陽人又相對喜歡溫潤的氣候,所以一般選擇臨近的湖北,安徽合肥或者蘇州、杭州、上海等地,信陽人勤勞精明,所以在外做出事業發家落戶外地的特別多。回到主題,簡單說幾點我眼中的信陽人的特質,1.信陽人特別注重飲食,跟豫北地區早中晚都可以是一碗面不同,信陽人早上熱干面,中午或者晚上如果有條件必然四菜一湯,還特別喜歡吃燉鍋,臘肉,鴨鵝,魚都是他們心中至愛,他們可以不喝毛尖,但飲食質量必須要高,飲食在他們生活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