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壩雖然能夠攔截洪水,但是王家壩是位于淮河干流的一個大壩,它只能攔截淮河的洪水,而且只能攔截淮河上游的洪水。王家壩水閘上保河南,下保江蘇不算太夸張,正是有王家壩的存在,淮河水患發生的概率大大降低了,從這方面王家壩以及王家壩周圍的蒙洼行蓄洪區上保河南,下保江蘇。
1、淮河發洪水全往下游排水,會影響到南京嗎?
許多江蘇人認為淮河和長江發洪災,和江蘇沒關系,即使安徽不泄洪江蘇也不會受淹,所以不需要領安徽人的情,那是相當的自信滿滿,對于淮河認為他們有洪澤湖擋著,然后可以一分為三,分流出去。然后他們的長江水面最寬,再大都不怕,但他們都忽視一點,如果安徽不泄洪,這個水流肯定加速,水量肯定更大,在淮河水急速進入洪澤湖,當淮河水進入洪澤湖的一定時間的流量超過洪澤湖的流出去的水,洪澤湖水位就會快速不斷上漲,洪澤湖水排不出去,水位就會不停上升,首先就是沖垮洪澤湖四周堤壩,淹沒洪澤湖周圍的縣市,然后洪澤湖的三條分岔河,也會因為短時間快速增長,超過承載量,繼續影響支流兩邊的城市,
看看江西的鄱陽湖,就是因為洪水快速流入,湖面面積比去年增大幾倍,如果洪澤湖水流量也像鄱陽湖一樣,你們認為你洪澤湖能承受得住?你洪澤湖還能比鄱陽湖大?長江洪水也是同樣的道理,上游的安徽長江段水面是沒有江蘇南通長江段水面寬,就因為水面窄,水速會更快更大流入下游江蘇段,那個沖擊力能有幾個城市受得住?不要以為就你們的堤壩是水泥做的,別人都是泥巴做的!而且長江是流經江蘇南京,鎮江,泰州,南通幾個城市,也就南通段因為是入海口,所以江面才寬,其他城市江面也和安徽差不多,到時候肯定也會和蕪湖一樣,被洪水包圍。
2、王家壩哪來的這么多洪水,如何解決王家壩問題?
關于王家壩寫過一篇頭條,那次是冬季,這次又逢第16次開閘,查閱了很多資料,王家壩的內容沒有寫完,這次再延續寫一篇,放入王家壩蓄洪區有多少水呢?據相關資料,從1954年至2007年,王家壩閘累計12個年份15次開閘蓄洪,蓄洪總量達75億立方米,如果取平均值,每次也就是5億立方米,整個王家壩(蒙洼)蓄洪區內生活著約17萬人,這次王家壩閘開閘,只轉移了2000人左右,因為在多年抗洪經驗下,當地老百姓發明了兩種生活區域——保莊圩和莊臺。
這兩個地方地勢比較高,相當于湖中的島嶼,平時湖里沒水,人們在蓄洪區里開展養殖業或農耕生產,開閘放水后,就成為一片湖,試想如果我們解決了這5億立方米水的去處,王家壩就會不開閘或少開閘,生活在蓄洪區里的百姓不就少受一次損失嗎?首先我們看看王家壩所控制的河流有哪些?下圖▲王家壩地形圖▲王家壩控制的水系圖圖1,王家壩控制著淮河上游水系,從地形來看,屬于山區河道,南面是大別山,西面是桐柏山,被兩側山包圍。
從淮河上游河流發育特征來看,呈扇狀水系,有些類似鄱陽湖水系特征,從淮河兩岸水系發育來看,北岸產水要少一些,洪水生要來自于大別山、桐柏山的淮河支流上,山區性河道落差大,洪水來勢猛,是產生洪水的根源。從地形與河流水系發育來看,我們國家長江流域里有特別多的小流域與這里相似,看似普通的地形地貌,但這里洪水極為難控制,導致了王家壩開閘了16次,這就不能不談這里降水了,
這些年來淮河上游常常發生干旱,今年春季安徽干旱程度較深,去年長江流域干旱梅山水庫、響洪甸水庫、鲇魚山水庫沒有蓄滿水,農業灌溉、供水受到很大影響,那么地勢低洼之地蒙洼蓄洪區成了肥水之田,農耕養殖盡占天時、地利,這是百姓離不開蓄洪區的主要原因。但偏偏這么一塊肥沃的土地,大致5年左右就來一次洪水,今年是第13年,還算是間隔時間長的,我們這些年來投資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加之淮河流域持續少雨,相對來說淮河沒有出現大災,但今年降水非常特別,梅雨水多,又累及到了王家壩,今年六安裕安區24小時降水高達411mm,歷史上曾有過3天降水1600mm(來自于網友的微頭條),如果看這組降水數據,應該是全國降水強度最大的地區,成為全國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