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查了一下,有說18年年底改造完成,也有說過了19年春運。今天出來的2020年8月份空氣質量全省排名,南陽第二,洛陽第四,南陽終于領先了,南陽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我做為一個年近不惑的南陽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與歷史底蘊,南陽近幾年已重新煥發勃勃生機,朝著建設高質量的大城市目標邁進,南陽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1、南陽有多少年的歷史?
南陽,我親愛的家鄉,是國務院評選的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華夏文明中耀眼的一顆星辰,南陽的歷史得從遠古說起:一、“南召猿人”的誕生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遠古時期,著名的“南召猿人”就在南陽母親河——白河上游生活,與北京山頂洞人處于同一個時代,現在的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就是最好的證明。
直至后來五、六千年前,出現了村落,至夏朝初建立了初級城市,二、“南陽”地名的由來“南陽”地名的由來要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秦國占領丹陽、宛邑之后,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設立了“南陽郡”,此時的“南陽郡”是全國八大都會之一,名滿天下,手工業、冶鐵業和鑄銅業特別發達,成為全國有名的冶鐵中心,南陽這個名稱從那時開始沿用至今。
三、“南陽”的歷史軌跡南陽自從戰國時名揚天下之后,到了漢朝更加繁榮,特別是到東漢初,成為了陪都,僅次于洛陽的全國第二大城市,誕生了開國皇帝劉秀、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智圣諸葛亮等一大批歷史名人,唐朝時,南陽農業、工商業發達,聞名華夏大地,唐朝詩仙李白一首《南都行》描寫的最為形象,到了清康熙年間,南陽是北京通往湖廣和云貴川的交通要道,陸路驛道和水路碼頭相接,有“南船北馬”之稱,商賈云集,是名副其實的豫西南經濟中心。
到了現代,南陽撤地設市,下轄13個縣區,成為全國最具潛力的城市前100名,總結:南陽3000多年的輝煌歷史,我做為一個年近不惑的南陽土著感到非常自豪,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如此燦爛的文化與歷史底蘊,南陽近幾年已重新煥發勃勃生機,朝著建設高質量的大城市目標邁進,南陽的未來一定會更好!我是宛都說事兒,80后南陽土著,說南陽人感興趣的事兒。
2、南陽發展有什么難點?
老家是南陽,小時候還在南陽讀過書,父母現在退休也回到南陽,每年會回去一次,不能說真的了解南陽,但是幾十年里對南陽還是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事,下面只舉幾個具體的例子來談談南陽為什么發展慢。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門面,南陽車站也不算什么大的火車站,但是從前年年尾,南陽站就在修,去年回去,還在修,今年五月,我姐回南陽,說火車站還沒修好。
在網上查了一下,有說18年年底改造完成,也有說過了19年春運,不是新建一個車站,僅僅是改造車站,需要用那么久嗎?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效率很低。改造門面都如此低的效率,其他可想而知,為什么效率低下?我猜測跟這里事事都講關系有關。有關系辦事,一路暢通,沒有關系,難上加難。舉一個例子,
有一年我去鄉下探望大姨,表哥委托他一個朋友開車送我,也是公務員,而且是上班時間。其實回鄉下的路我知道,距離城區也就是20里地,我跟表哥說,我自己搭公交車就行,左右不答應,非要讓朋友送我,我到現在都理解不了,有什么必要?我自己去汽車站搭車,不是最方便嗎?而且誰也不用麻煩,也不用欠別人人情?現在想想,比較奇葩的是,表哥竟然能在上班時間找到一個公務員送我回鄉下,這人到底有多閑?更奇葩的是,到了城邊的收費站,他為了省錢,跟人家收費站的人說,那個誰你們認識不認識?連續說了三個人,人家說不認識,才勉強交錢。
3、南陽會修建地鐵嗎?如果修了,綜合實力有機會成為河南第二嗎?
第一個問題我覺得比較好回答,南陽修地鐵是早晚的事兒,時間問題,在城市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軌道交通是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的有效手段,南陽現在已經1200萬人,市區人口已達200多萬,面積又是河南省最大的,市區每當上下班高峰期,堵車已成常態,修建地鐵已經迫在眉睫,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我覺得綜合實力的提升與是否修地鐵沒有直接的關系,最終還是比的是城市GDP,經濟的發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