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戊戌變法的歷史故事,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戊戌變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①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指1898年(農歷戊戌年)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皇帝所進行的資產階級政治改革,是中國清朝光緒年間(1898年)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主要內容是: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這次運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反對,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光緒被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和日本。譚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被殺害,歷時僅一百零三天的變法終于失敗。因此戊戌變法也叫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①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階級改良運動,是資產階級變革社會制度的初步嘗試。維新派試圖在政治上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在經濟上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符合歷史發展趨勢。②它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在民族危機加劇的時刻維新派希望通過變法使中國走向強大,從而擺脫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熱情,激發人民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③戊戌變法也是近代中國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資產階級接維新派提倡新學,主張興民權,對封建思想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1894年至1895年發生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打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證明洋務運動未能根本改變中國的落後。1895年,在北京參與科舉會試的十八行省與奉、臺舉人,收到《馬關條約》中,中國割去臺灣及遼東,并向日本賠款白銀兩萬萬兩的消息,一時間群情激動。於是出現了要求從更基本層面,包括政治體制上,進行變法維新的聲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