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周王朝最后一次分封,周王朝所有土地分封完畢,周考王也居住于周公國了。洛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朝立都,南線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陽納入版圖的,洛陽是文明的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東周自建國以來,周王朝勢力逐漸衰弱,周天子地位己經徒有虛名。
1、西周為什么準備建都洛陽,洛陽好在哪里?
關于這個問題,本人查到有這么一段記載,可以理解為什么要建造洛陽。如下:初武王作邑于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將營成周,居于洛邑,而未果。至是王欲如武王之志定鼎于郟鄏,卜曰:“傳世三十,歷年七百,”二月,使召公先相宅。三月,周公至洛,興工營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也。”周公又營成周,
2、成周早已建成,周王朝為什么不早早遷都洛陽,以避開西戎騷擾?
首先成周不是雒邑,成周是指周天子分封天下后留給自己屬地的稱呼,即成周指的是周。也有人認為指的是成王的周,是周公當年輔佐成王時,為了避嫌,有意把周稱呼為成周,意即成王的周,成周包括宗周(岐周)、鎬京和雒邑,周或成周的都城是鎬京。營建雒邑,一是為了駐軍,二是為了看管殷商犯人,三是為了控制和震懾東方諸侯,至于為何不早早遷都雒邑,一是雒邑是駐軍和看管犯人之地,不具備都城功能和條件。
二是周朝初期還不至于已經到了懼怕犬戎的地步,只是后來周幽王為博取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破壞了周朝報警系統,加之周王朝內部出了內賊(平王外祖父),和犬戎私通,才把犬戎引狼入室,導致鎬京被襲,幽王被殺死在驪山腳下,平王雖然繼承王位,但害怕犬戎再次來襲,故遷都雒邑,三是遷都是國家大事,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哪個王朝愿意遷都。
3、南線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陽納入領土?
謝謝邀請!南線伐商,周王朝如何把洛陽納入版圖的?這個問題生僻且有點難度,我簡單剖析如下:洛陽的歷史發展軌跡,洛陽,古代稱洛邑、洛京等,洛陽因地處洛水之陽而得名,橫跨黃河中下游南北兩岸,歷史悠久長遠。洛陽是文明的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洛陽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城市史,歷史上先后有十多個王朝在洛陽建朝立都。
在洛陽發現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東周都城遺址等古代的歷史遺跡,這些都是研究洛陽城市發展的重要史料,在舊石器時代,大約在五六十萬年前后,就有先民在洛陽繁衍生息;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兩岸及伊、洛等河流區域地帶分布著氏族部落。禹劃九州,洛河屬于豫州地區,歷史第一個王朝夏,洛陽是其首都中心活動區域;前一千六百年商朝建立,商朝建都西毫,西毫就在洛陽地區范圍之內,二里頭遺址東北方向約六千米。
夏朝是古代第一個朝代把洛陽作為首都的,周朝作為國都有三百多年歷史,洛陽作為全國中心城市之一地位確定,周朝南線伐商,歷經兩代周王的奮發國強,勵精圖治,國力日益強盛。周朝本來是一個西北的小國,歷經世代父輩的開拓,疆域逐漸擴大,周文王就是一代明君,他在位期間善施仁德,勤于政事,禮賢下士,廣覽人才,他重用姜尚為軍師,制訂軍國大計。
國家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盛,勢力擴展到長江流域,實際上周國已經控制大半個天下,諸候國都歸服于周國,殷商處于極端孤立境地,周國已經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勢,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了基礎,周文王也是一代明君,他繼承父志,重用姜尚太公、周公、召公治理國家,可謂人才薈萃,國力蒸蒸日上。武王全心全力致力于國富民強,決心推翻商紂王的暴虐統治,國師姜子牙堅決支持武王的壯舉,
武王對外政策是聯合和團結各諸候國,壯大力量;對內積極創造滅商條件,等待時機。周武王召開孟津大會,聯合各地諸候國討伐商紂王,周文王即位第二年,率領大軍向朝歌進軍,扺達黃河南岸的孟津,深入河南境地,周國經過周文王、周武王的仁政治理,其威望在各個諸候國心中扎根發芽,他們聞訊周國要討伐商紂王,紛紛從各地投奔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