隞都在哪里呢,據《古本竹書紀年譯注》,一般被認為在今河南鄭州市區之內。很多人都有疑惑,泗水在山東境內,是在周王畿洛陽的東邊,而秦國都城咸陽在洛陽西邊,明明不順路,豫州鼎怎么會掉到泗水之中呢,祖乙遷都一次,在邢都;2、祖乙遷都多次,時而在邢,時而在庇。
1、豫州鼎落入泗水的泗水在哪里?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洞笄刭x》開篇就有秦國將周王室象征天下的九鼎運回咸陽,九鼎之一的豫州鼎掉落泗水的情節,很多人都有疑惑,泗水在山東境內,是在周王畿洛陽的東邊,而秦國都城咸陽在洛陽西邊,明明不順路,豫州鼎怎么會掉到泗水之中呢?如此自相矛盾的說法不得不讓我們懷疑,到底有沒有“九鼎”?《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則興,鼎遷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左傳》中也有楚莊王問鼎的故事,戰國時期秦武王也是因為在洛陽舉鼎而亡,綜上記載證明“九鼎”是存在的。然而“九鼎”到底是一個鼎還是九個鼎,并沒有準確說法,現在公認的豫州鼎、冀州鼎、青州鼎、徐州鼎、兗州鼎、雍州鼎、荊州鼎、梁州鼎、并州鼎只是我們現代人的說法,在史書中并無相關記載,
那么九鼎去哪兒了呢?關于九鼎的下落,《史記》的記載是被秦昭襄王運回了咸陽,運回的過程中一鼎被大風吹落到泗水之中,這邊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本文開始的問題,從洛陽(河南)回咸陽(陜西),怎么會經過山東境內的泗水?第二問題就是自此之后就沒有九鼎的相關記載了,劉邦入咸陽也沒有見到九鼎,九鼎去哪兒了?至于九鼎的下落,估計只有等九鼎重見天日那一刻才知道,至于九鼎之一為什么會落入泗水,我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
第一種猜測這是太史公聽說的,九鼎之一并沒有掉入泗水,后人都借鑒了這種說法,太史公為什么要采納這種說法呢?因為太祖劉邦是泗水亭長,按照多種描述,九鼎之一是化作飛龍沒入泗水之中的,這不是佐證劉邦是真龍天子嗎?畢竟在《高祖本紀》中也有劉邦的母親與蛟龍交媾后懷孕生下劉邦的說法,并不稀奇。第二種猜測是秦始皇弄丟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五次出巡,隨行帶著九鼎向天下宣示九州一統也不是沒有可能,那么在某次出巡途中經過泗水時,船上的九鼎之一落入泗水之中便有了可能。第三種猜測是項羽弄丟的,劉邦進入咸陽是看到九鼎了,但是沒有相關記載,后來項羽進入咸陽,一把火燒了咸陽后,衣錦還鄉,回到彭城做西楚霸王。從咸陽回彭城,剛好需要經過泗水,項羽不可能放著象征天下的九鼎留在咸陽,肯定會運回彭城,途徑泗水時掉落其中,
2、商朝都城在哪里?
《封神演義》第一回,成湯滅夏,即位為天子,都于亳(讀音bó)。這個亳是西亳,被認為在今河南偃師,然而紂王即位后,都城卻在朝歌(zhaoge,今河南鶴壁),這是為什么呢?是作者行文的上下矛盾,還是紂王即位后遷都了呢?其實都不是。作者行文并無矛盾,紂王也沒遷都,亳與朝歌并不是同一個地方,商朝的確遷都了,但并非紂王,而是另有其人。
一、商人善遷商人善遷,就是指商朝對于遷都似乎有種迷之愛好,從商人始祖契,到成湯未得天下之前,十三世之中而有八次遷徙,相當于每一代都要來一次全族大搬家。除了最后一次,成湯定居的南亳有地可考之外,其余七次都不可考,而且我在另一篇文章里也寫過,成湯時期也有三次遷都,雖然三次遷徙的地方都以“亳”命名,但確實是三個不同的地方:亳有三處,分別為南亳、北亳和西亳,南亳為湯即位為商部落首領時所居,有說即今商丘高辛鎮;北亳為成湯伐夏之前、會盟諸侯之地,有說即今商丘蒙縣;西亳為湯推翻夏朝統治之后、定都之地,有說即今偃師。
二、不省心的祖宗請大家先記住商朝世系,不然可能會被那些名字搞昏頭:成湯、【太?。ㄎ戳⒍洌⑼獗⒍辏?、中壬(立四年)】、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廩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帝辛(即紂王),自成湯傳到第十代中丁的時候,又開始了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