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深圳工資高,第二深圳社會更推崇公平競爭,第三深圳消費很高。與教師行業相同,社會工作者的工資,也是深圳全國最高,深圳產業結構要比其他一線城市更均衡些,深圳有相當大比重的高端制造業,不像北上廣現在第三產業一家獨大,這使得深圳高收入人群的行業分布也較為均勻。
我幫助過幾位女生在深圳發展,直觀的感覺是:第一深圳工資高,第二深圳社會更推崇公平競爭,第三深圳消費很高。首先,以公立學校老師舉例,深圳的公立小學老師薪資也有22萬起,還有各種福利,這個比內陸地區的重慶、成都城市要高很多了,但是我輔導的女生和我說:出來吃頓飯幾乎要60元,所以消費是真的高,對應的房租、房價都很高。
高收入背后,還有一個規范行業的規定:所有公立老師,絕對不可以辦輔導班,跨區擔任輔導老師掙外快也不行,一旦發現直接處罰,而在內陸地區,雖然明面上工資沒有深圳高,但是教育部門對于學校老師在輔導班授課,或者辦課外輔導,算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所以老師們就可以有外快收入了。與教師行業相同,社會工作者的工資,也是深圳全國最高,
這兩點讓我對深圳這個城市,充滿敬意,它尊重專業人才,鼓勵民生發展(教育和社會服務),同時也遏制行業內的不良風氣。而深圳的高收入搭配高消費,讓我相信,整個社會更趨于商業文明,即在深圳做藍領工作、餐飲業,也會有相對體面的收入,最后,頂級企業的制造工廠在深圳較多,商業社會而不是體制內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職業空間,也會促進工資的水漲船高,被市場調控。
2、在深圳工資一萬在深圳是什么水平?
感覺月薪一萬在深圳的生活悲慘無比可是我從深圳政府統計部門的官網上找到了去年深圳市平均月收入(除了薪金還包括其他收入)過萬人群的數據,發現——剛過去的2017年度,深圳市平均月收入過萬的人總共達118萬,約占深圳常住人口(2017年)的9.42%,約占深圳勞動年齡人口(2015年)的12.46%可見在深圳實現月收入過萬相對來說不算太難,但也已經穩居高收入之列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月收入一萬在深圳是怎樣的收入水平,我把該人群的數據分行業和分區域做了梳理。下圖是2017年深圳市主要產業大類來源的平均月收入超10K人群(不含外籍人員)的構成:占比前三的分別是制造業、金融業和IT業——深圳大部分月均收入過萬的人在這三個行業工作,深圳產業結構要比其他一線城市更均衡些,深圳有相當大比重的高端制造業,不像北上廣現在第三產業一家獨大,這使得深圳高收入人群的行業分布也較為均勻。
接下來再看各個區的情況:羅湖區的高收入人群來自金融業最多,占了小半壁江山;其次是租賃、商務服務和批發零售行業——與老城區商業金融中心的定位完全相符,作為曾經的深交所駐地,羅湖區至今仍保有大量金融機構的總部,其中平均月收入過萬人數居前的有:平安銀行、工農中三大行的深圳分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國信證券、中國人保財險深圳分公司等。
此外,深圳市鵬勞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深勞人力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這兩個規模龐大的國企也位于羅湖,加大了商務服務業在羅湖區高收入人群中的比重,值得注意的是,羅湖區能源及供水業的比重遠高于深圳市整體水平——這主要由于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總部在羅湖的影響;羅湖區建筑業比重也顯著大于深圳整體水平,可能跟集中在羅湖的舊改項目有一定聯系。
與此同時,羅湖區制造業和IT業的比重相當弱,福田區是深圳主城區的中心,它的情況大致介于羅湖區與南山區之間——在金融業和商業發達的同時,IT業和制造業也不可小覷。福田區是深交所當前的駐地,保險龍頭如平安人壽、中國人壽深圳分公司,巨無霸金融機構如招商銀行、建行交行的深圳分行,以及大型券商如招商證券、中信證券等,均列陣于福田,為福田提供了大量金融業高收入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