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沒有排斥湖北的任何商品,在城市開放性和自由貿易領域,長沙做得比武漢好。武漢AQI為82,PM2.5為37;長沙AQI為71、PM2.5為18,長沙空氣質量遠遠好于武漢,GDP領域(人均、增速、實質GDP)長沙都超過武漢,武漢僅靠人口數量紅利和房地產貢獻在GDP總量上超過了長沙,僅此而已。
1、為什么有些城市都喜歡跟武漢比?
這是因為武漢以前走在全國的第一方陣里,其固定資產,國民生產總質,利稅都在全國的前四位。但在改革開放后,中央對北上廣深的扶持增加,對內地的支持減少,加上江浙粵魯等沿海省份經濟發展較快,武漢逐漸落后了,這樣,一些地方和武漢比,就顯得優越感十足,畢竟他們覺得自己超過了中國的一個有名的大城市,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了。
2、武漢比長沙大嗎?
楚天君對武漢更了解一些,如果在城市定位上,你問我武漢算不算“大城市”,楚天君可以自豪地告訴你,武漢已經是超大城市了!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這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文件!它確立了長江經濟帶“一軸、兩翼、三極、多點”的發展新格局,其中提到,要以長江黃金水道為依托,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的核心作用,推動經濟由沿海溯江而上梯度發展,實現上中下游協調發展。
什么是超大城市?超大城市,是中國官方劃分城市規模的分類之一,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人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提到,要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發揮上海、武漢、重慶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的引領作用,發揮合肥、南昌、長沙、貴陽、昆明等大城市對地區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加快發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小城鎮,
截至2014年末,中國只有六座超大城市,分別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這一次武漢位列超大城市,并發揮引領作用,武漢也將因此迎來新的發展和機遇!國務院給武漢的定位是:武漢市是湖北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所以,我們講到城市定位的話,看起來武漢似乎更“大”~~~~~~~但是,武漢和長沙的面積到底誰大?楚天君查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武漢市下轄13個市轄區,3個國家級開發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76.62萬人。
但按行政區域來說,長沙轄6個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設有5個國家級開發區和9個省級園區,總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2016年,常住人口764.52萬,所以,長沙的總面積看起來更大呢!這也是挺有趣的一個發現!好,最后再來展示下我們大武漢的“大”~~~武漢的地圖優雅霸氣,地處華中腹地,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來張大武漢的美照?還有我們大學生數量超過100萬人,居全球城市第一為大武漢點個贊吧!(編輯魏曦)。
3、長沙和武漢哪個更好?
長沙和武漢作為兩個中部省會城市,如果要比那個好,我們要從以下幾個點全面分析:1.居住人口幸福指數(這個最重要)決定幸福指數排名第一的是房價,武漢房價平均是長沙的兩倍左右,長沙幸福指數遠超武漢,2.人均收入人均收入不但決定幸福指數,也是除去大宗必需支出外(房、車),決定生活品質高低的最重要指標。長沙2018人均可支配收入4.5萬元、武漢2018人均可支配收入4.2萬元,長沙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武漢7%,
3.人均GDP發展2018長沙人均GDP1.95萬美元、2018武漢人均GDP1.81萬美元。長沙高于武漢7.8%,4.GDP增速2018長沙GDP增速8.5%、2018武漢GDP增速8.0%,長沙高于武漢0.5個百分點,5.可持續GDP房產是固定的非可持續性資產,剔除房地產之后的GDP主要包含:制造、科研、金融、教育、農業及周邊、服務業等——這些直接決定了GDP發展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