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一下這湖北大學,這個大學在全國的排名是182名,排名很好的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吳擎華男,1976年8月生,籍貫湖北通山,博士,湖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現為湖北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一所大學之所以成為好大學,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很好的師資力量,而且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會把其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會關注那些有院士的學校或者有長江學者的學校等等。
1、在中國哪些名牌大學的師資力量較強?各個大學教師資源排名怎么樣?
感謝邀請。一所大學之所以成為好大學,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很好的師資力量,而且考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也會把其作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會關注那些有院士的學校或者有長江學者的學校等等,這樣就會在學校可以學到更好的知識。今年的志愿填報馬上就要來臨,在這之前,先來看看有哪些名牌大學的師資力量最強,還有排名情況,高校師資力量排行從上面公布的結果可以看出來,排行在第一的并不是大家熟悉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而是學術見長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作為中科院的直屬學校,這所學校培養了大量的人才。
2、湖北師范大學歷史專業怎么樣?
師資力量歷史文化學院現有專任教師2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講師10人,助教2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者12人,碩士學位者13人,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4人,黃石市有突出貢獻專家1人,校學術帶頭人1人,校學術骨干5人。外聘教授8人,吳擎華男,1976年8月生,籍貫湖北通山,博士,湖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
1997年——2001年,就讀于湖北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1——2004年,就讀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旅游學院,師從張金玲教授攻讀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學位,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4——2005年,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科研工作,主要從事宋代四川經濟史和文化史的研究,2005——2008年,就讀于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師從劉平教授攻讀中國近代史專業博士學位,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讀博士期間,被劉平導師遴選參加國家重大科研工程:《清史編纂·傳記類·農民領袖傳記》,為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專業、社會工作專業開設《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代思想史》、《中國社會思想史》、《歷史人類學》等專業必學課和選修課。先后在CSSCI來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省級刊物發表科研論文10余篇,劉建民男,湖北隨州人。
1997年進入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學習,2001年,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并被保送至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深造,主要進行中外古史比較研究。2007年,如期畢業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被授予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7月,至湖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工作,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現為湖北師范大學學報編輯部編輯,2007年至今,所授的專業基礎課與必修課程有“中國古代史”、“史學概論”、“中國史學史”、“文獻學”等;注重改進教學方法,在本科階段采取“習明納爾”的研討式學習,以提升教學水平。
2008年7月,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前往新西蘭懷阿里奇理工學院留學,任留學教師團團長,取得英文認證證書(CertificateinEnglish),返校后進行雙語教學,作為歷史文化學院“創新團隊”成員,獲批并承擔的科研項目有:湖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中國古代紀傳體研究——兼與西方古典傳記體的比較》和湖北師范大學人才引進項目《中國古代紀傳體的形成》。
已在重要期刊上發表一系列相關論文7篇,其中,《光明日報》1篇,《史學史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等CSSCI期刊3篇,中文核心3篇。主要的研究旨趣在于中西古典史體和中國傳統史學理論,通過傳統文獻考證,厘清了體、例的區分與聯系,分析了紀傳體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并與古希臘羅馬的傳記體進行了初步的比較,從而揭示出中西史家與史學在理論、方法和內心精神世界的異同。
今后的研究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中西史體的比較研究,并作融合中西史學理論和歷史理論的嘗試,專業介紹現有歷史學系、[1]社會工作系、旅游系三個系,并設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長江中游礦冶文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1個研究中心,經濟史研究、現代化研究、鄂東旅游資源研究、社區發展研究等4個研究所和2個校級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其中歷史學專業是校級品牌專業,專門史是校級重點學科,另有5門校級優質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