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鄭州處在洛陽和開封之間,四面開闊,發展鄭州也能很好的將洛陽和開封變成左膀右臂。洛陽和鄭州,也是兩個定位不同的城市,鄭州的交通樞紐定位在全國來看都是有利的,作為省會城市,鄭州的GDP約是洛陽的2倍,人口也比洛陽多一半,鄭州的地鐵在逐年的建設和開通,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在河南也起著領頭羊的地位。
1、洛陽和鄭州相比,誰的旅游資源更多,為什么?
這個不用比吧!只要了解這倆地方的伙計,都知道肯定是洛陽了,洛陽不但好玩的地方多,而且洛陽還有很多古跡,例如龍門石窟,白馬寺,武則天遺址,牡丹花,小浪底等。隨便就能給你列舉幾個,而且個個都是世界知名的景點,而且這些景點都是廣大游客口碑相傳的,從國內傳到國外,然后國外的游客直接就奔著這些景點就來洛陽了,這幾年洛陽來了很多外國游客,如果不是洛陽景點景色過硬,人外國游客絕對不會千里迢迢來洛陽旅游。
特別是洛陽的牡丹花和龍門石窟,絕對是能站在世界之巔的旅游項目,你不信可以去外國問問,只要想來洛陽旅游的外國,十個有八個都是奔著洛陽這兩個旅游項目而來!所以說我們洛陽還是比鄭州的旅游資源更勝一籌,洛陽的每一個景點,都是能經得起考驗的景點,都是精品之景點,包括今年打造的天堂明堂景區,絕對稱得上是富麗堂皇的歷史古跡旅游景區。
2、洛陽落后鄭州嗎?
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問的有些不太專業,有種明知故問的感覺,有其他網友說這樣明顯是挑事和起內訌,這個暫且不論,就說國內除了深圳廣州,那個省會城市會比非省會城市差,肯定優勢都是有的,既然鄭州市省會城市,那么肯定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是全省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也是舉全省之力優先發展的地方,所以一般來講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都會領先與非省會城市。
洛陽和鄭州,也是兩個定位不同的城市,鄭州的交通樞紐定位在全國來看都是有利的,作為省會城市,鄭州的GDP約是洛陽的2倍,人口也比洛陽多一半,鄭州的地鐵在逐年的建設和開通,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線城市,在河南也起著領頭羊的地位,而洛陽的發展,更像是鄭州的“輔臣”一樣,和鄭州一起來帶動全省的經濟發展。雖然GDP兩者差別很大,但是洛陽是全省的第二大GDP城市,作為十三朝古都,洛陽的歷史氛圍濃厚,旅游景點眾多,宜居性很強,
3、洛陽和開封在古都歷史方面都不輸鄭州,為什么它們都沒能成為河南省的省會?
感謝邀請,之前已經回答過類似問題,洛陽和開封雖然在歷史上都歷朝為都城,但是陰差陽錯錯失省會位置。借此機會簡單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觀察,洛陽、開封成不了省會的原因我國省會確定的時間大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建國初期就確定了一批;第二、上世紀50-60年代遷移了一批,主要是河南省會和河北省會;無論是一早就確立的還是后期遷移的省會確定的重要因素個人覺得有幾點:第一、基礎不能太差(至少是工業基礎和商業基礎較好);第二、交通必須便利;第三、經濟輻射面積得足夠;那么我們簡單分析為什么開封和洛陽落選。
開封省會遷移主流說法有三個:第一、交通無優勢,在宋朝及以前時期尚可利用水路(也就是汴河)聯通南北,但是隨著黃河多次改道,導致汴河日漸淤沒,交通優勢蕩然無存;第二、黃河水患,要知道在上世紀50-60年代尚未有處理黃河水患的確切辦法(小浪底也是在2001年投入使用),黃河水患就是定時炸彈;第三、處于豫東地區,對于整個河南的經濟輻射力不足;洛陽與省會失之交臂的原因第一、交通不便,
雖然說當時洛陽的交通條件尚可,但是與早在清朝時期就是甲等火車站的鄭州(建國初期全國火車站數量都是寥寥)相比,還是差的遠。第二、洛陽在上世紀50年代城市的經濟、建設情況并不比鄭州好多少(甚至不如鄭州),查閱資料發現,鄭州在1948年解放初期就已經成為了省轄市,洛陽則是到了1954年才成省轄市,而1953年鄭州已經成為河南省經濟中心;第三、洛陽的特殊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