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我的家鄉,是世人該知的,不說而美。正月十五鬧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是全國各地歡慶元宵節,大家熟知的活動,元宵祖國幾千年的傳程,它是農歷啟端頭月的月圓之夜,這種老鼠饃的形狀似老鼠,餡是用紅豆制成的豆沙,一種吉利的象征,也代表萬物吉祥,那升空的煙花爆竹,彩色了南天白云\b。
1、你老家的元宵節都是怎么過的?
云南:昆明我的家鄉,是世人該知的,不說而美。元宵祖國幾千年的傳程,它是農歷啟端頭月的月圓之夜,是一種吉利的象征,也代表萬物吉祥。昆明蘭蘭的天空,盤弦著翻騰的七彩銀花,是那升空的煙花爆竹,彩色了南天白云\b。七關八景,周邊廣場,食店賓廳,濤浪朝人,翻滾的龍燈獅舞遙頭,猜迷放燈色彩繽紛,老少同歡云南節,紅男綠女杉杉畏依!各族情民相敬如賓!千騰萬繁的奢華盛市。
2、在一些農村,過正月十五有“逐鼠”的習俗,你們有了解的么?
謝謝邀請!正月十五鬧花燈、猜燈謎、吃元宵,是全國各地歡慶元宵節,大家熟知的活動,而正月十五元霄節“逐鼠”的民俗,想必對于年輕人可能還沒聽說過。據記載這是我國南方民間的傳統活動,但在我們北方過去也有這種活動,由于參雜有迷信的成分,流傳到現在己經知道的人不多了,上了年紀的老人們,現在還在有參與這個習俗,北方的“逐鼠”習俗按照我們陜西的習俗,將正月十五這天叫“老鼠結婚日”,至于這其中的來歷目前還沒有考究。
但十五的前一天,也就是正月十四,家家都會發面蒸一種叫做“繭兒”的老鼠饃,這種老鼠饃的形狀似老鼠,餡是用紅豆制成的豆沙。說是豆包子,還不如說成是個個活靈活現、憨態可掬的工藝品,尖尖的嘴、細細的尾巴、一對黑黑的眼睛,讓人下不了口。這些包子蒸熟之后還不能吃,必須要等到正月十五這天祭祀之后才能開始吃,正月十五這天早上,從一鍋包子中選取兩個做工好、樣子好的老鼠饃,給其背上插根小蠟燭,放到神龕前,點蠟焚香來祭祀。
“逐鼠”習俗的傳說正月十五是“老鼠結婚日”,傳說這天“年輕”的小鼠們會結合繁衍,將會生產出大量的鼠子們來與人搶食,聰明的先祖們利用鼠們顧不得采食的機會,用毒餌為餡做成包子來對其滅殺,來減少對人們的禍害。老鼠饃在我們當地叫“繭兒”,音同“減“,老人們說:蒸繭兒,沒老鼠。可能也就是說老鼠減少了,糟蹋的糧食也就減少了,
在這兒將老鼠饃叫作“減”字更合適。這給女兒家送花饃、給外甥送燈籠,“繭兒”是少不了的,也讓女兒家里害人的老鼠少一些,讓大人孩子們能吃飽飯,正月十五還有“亮十五”的習俗正月十五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是燈火通明,大小房間,犄角旮旯能點亮的燈全部點亮,而且在前后門口、各個窗戶以及廁所豬圈都要點上蠟燭,這就是亮十五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