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牛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但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4條腿的膝蓋下端都是白色的毛,因此別名白肢野牛、白襪子牛、亞洲野牛等。一般認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的品種是印度野牛(白肢野牛),但某些人工培育飼養(yǎng)的奶牛或肉牛的體型也很大,但一般認為就牛的品種而言,體型最大的牛就是印度野牛。
1、河南哪里有水牛?
河南省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桐柏山,大別山,占全市總面積的,百分之37.1,長江淮河兩大流域的分水嶺,大部分都是丘陵地帶,形成了很多的梯田,河渠縱橫,水田如網(wǎng),所以,農(nóng)作物以水稻為主,由于地理原因,耕田的時候不能用機械的操作,所以,農(nóng)民就養(yǎng)了很多的水牛用于耕田,說到這里,大家都知道,信陽市有水牛的原因了吧!。
2、最大的牛有多大?主要在哪里生存?
牛是我們常見的大型動物,也是人類飼養(yǎng)的重要家畜,以性情溫順,吃苦耐勞著稱,和人類的關系很密切,也因為有著較大的體格,所以牛在以前常被人們用來耕田、拉車等,世界上有著很多種類的牛,比如我國就有黃牛,水牛,牦牛等,那么世界上哪種牛最大呢?我國北方地區(qū)飼養(yǎng)的牛主要以黃牛為主,這種牛的體重通常都不到1000斤,俗稱的“有千斤豬,沒有千斤牛”,指的就是這種牛,但是也有的超過1000斤,甚至有的超過2000斤,但比較少見;南方的水牛體型要比黃牛大一些,體重一般都在1000斤以上,個別體格龐大的會在2000斤以上;牦牛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體重和水牛差不多,
一般認為世界上體型最大的牛的品種是印度野牛(白肢野牛),但某些人工培育飼養(yǎng)的奶牛或肉牛的體型也很大,但一般認為就牛的品種而言,體型最大的牛就是印度野牛。這種牛體毛大都是棕褐色、黑色,鼻子和嘴唇呈灰白色,但有個明顯的特征就是4條腿的膝蓋下端都是白色的毛,因此別名白肢野牛、白襪子牛、亞洲野牛等,印度野牛主要分布于南亞和東南亞地區(qū),我國云南某些地區(qū)也有分布,其體型巨大,體長在2.5~3.3米之間,肩高1.9米~2.2米,尾長0.9米~1米,母牛體重1500斤左右,公牛體重在2000斤左右,頭較大的可達3000斤(一噸半)。
印度野牛活動范圍較廣,過著游蕩的生活,但主要生活在高山上,有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垂直遷移的習性,夏季多在海拔較高的山上,天冷就會向下遷徙,它們喜歡群居,但群體不大,多數(shù)群體為20~30多只不等,以雌獸、幼仔和亞成體組成,以一只體形較大的雌牛為首領,它們的聽覺和嗅覺十分靈敏,如果發(fā)現(xiàn)有危險等異常情況時,它們就會用鼻子哼氣,牛群就立即奔逃離去,
3、河南洛陽農(nóng)村把拴牛的繩子叫“振”,這個是方言還是有特殊意義?應該怎么解釋?
哈哈哈哈,是叫振!從角上盤下來,從橫穿過牛鼻的方形鐵環(huán)提上去,當中由小圓鐵環(huán)連接,這段多用本家牛皮制作的繩子相連,小鐵環(huán)中穿一根細麻制做的粗繩,長短約二,三米,這就是振,起到騾,馬韁繩的作用。家牛也有野性,其鼻處感應靈,稍一勒而知疼,使聽話受策應,洛陽北依邙山,西靠末端秦嶺,多的是丘嶺地形,大坡小坡路不平。
在幾十年前,機械化不太施行,耕牛是個寶,農(nóng)民離不了,犁地耙地多用雙牛,用架子車拉水送糞運莊稼,套單牛就行,牛在勞作中,振就起了大作用,套牛是這樣的,用一領Ⅴ字形臂粗去皮磨光硬木樹杈制成套,兩末端有鐵環(huán),Ⅴ形木套倒扣牛項上,兩根長粗拉繩,分左右一端系鐵環(huán),一端系農(nóng)具,套上鐵環(huán)出兩根小繩系項下,這是脖繩,再往后半臂距離,兩根拉繩之間,向下經(jīng)牛前腹部,扯連一根繩兜住,這是滾頭繩,脖繩和滾頭繩都是為了防脫套,便于牛使力,松緊要適度。
把牛套好,就開始勞動,人手多時,由老弱婦幼前面拉振,牽牛鼻子,人手缺時,不用拉牽,把振從右旁邊,扯梆到農(nóng)具上,不夠長可接繩,操作人握貼于柄干上,行進中往左拐彎,掂起振繩抖打牛身,口喊嗒嗒嗒,牛自動拐左岔路,如果往右拐彎,收緊振繩,曲其頸,口喊咧咧咧,牛自動拐右岔路,農(nóng)人寂寞娛樂少,常和牛說說話,好似對牛彈琴呢,有時和牛開玩笑,嗒嗒者,咧咧者,你腳踩住我蹄子!哈哈說錯成反話啦,想讓牛站停,喊窩字就行,朝陽溝戲里有一句,我堅決在農(nóng)村干它一百年,農(nóng)民邊駕車邊唱,戲文中的我字一出口,老牛就站停,真聽話呀,如果想讓車后退,又抖動振繩,口喊哨哨哨,牛自動退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