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的工資普遍較低,尤其是人數最多的普工。東莞的工資優勢相對沒那么明顯了,但是生活成本卻在不斷上漲,導致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創業,在東莞開車4000元一月,只休兩天,一是外地在東莞就業的人多,二是東莞對藍領工人很有需求,即使在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口下。
1、為什么東莞工廠工資那么低,還有不少人待在廠里不愿換?
愿不愿意呆在工廠里,首先跟行業的氛圍好不好、前景佳不佳有關。在東莞,藍領工人是一個巨大的群體,作為全國5個不設區的地級市之一,東莞的制造業相當發達,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一,故有“世界工廠”之稱。在這個地方,制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當下的東莞制造業有8個支柱產業,分別是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造紙及紙制品業、食品飲料、化工等,這些產業不少還是用工需求密集的行業,吸納著大量人口就業。
可以注意到,每年春節后的一段時間,東莞也有“用工荒”,2017年年初的一份春節“空城指數”顯示,東莞以69.26%的空城率,高居“最空城市”榜首。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外地在東莞就業的人多,二是東莞對藍領工人很有需求,即使在當地產業轉型升級的當口下,東莞的產業轉型升級一直受到外界關注。雖然,2015年,東莞已有六成工業企業開展“機器換人”,但是直至現在東莞還在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而且當地政府對此還頗為用心,
這又說明了,即使在正在開啟的智能化時代,東莞對藍領工人仍然極為倚重,有不同的是,對工人的技領要求在加高。有需要在,那為什么要離開工廠?有的服務業即使工資更高,但在不擅長的領域重新開始,職能未來的風險也會更大,因為給錢越多,責任越大,被需要,才是求職選擇的寶典。其次,東莞不是個收入很低的地方,2016年,東莞生產總值達6827.67億元,總量居全國城市第20位;2017年的數據顯示,東莞現人均月收入水平達到了7862元,排在全國人均月收入第六,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廣州、佛山。
雖然數字這事,我們不一定十分相信,它也未必十分準確,但起碼說明了東莞當地的收入水平還是排在全國前列的,最后,東莞的制造業參與著全球化競爭,仍有十分強悍的未來。東莞是智能手機生產基地之一,去年出貨量達2.6億部,占全球1/6,華為、vivo、OPPO、金立等大牌林立,僅近年遷入的華為終端,用工就達2.5萬人,
2、坐標廣東東莞,工資5500到6000算什么水平?
已經算不錯了。不過你不應該在頭條里面問!你在頭條上問完全是自找不痛快,頭條人才多多知道嗎?他們工資多少知道嗎?這樣說吧!頭條上的人,工資月入一萬算溫飽,月入兩萬算脫貧,月入三萬算小康!知道為什么這樣嗎?你看下評論就知道了,8000的說日子過得緊巴巴的,15000的也說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就好奇這兩個數字是一樣大嗎?不然為什么不一樣的收入卻過成一樣的苦逼日子,
3、2018年東莞工廠越來越難招人了,是什么原因?
東莞的經濟在短短的十幾年內得到迅猛發展,制造型企業起到了主導作用的,但如今這些企業也面臨著招工難的問題,昭示著東莞經濟轉型中遭遇的陣痛。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務工者回流當地的趨勢越發明顯,去年以來,內地各大城市之間人口“爭奪戰”日趨激烈,各種福利層出不窮。東莞的工資優勢相對沒那么明顯了,但是生活成本卻在不斷上漲,導致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選擇返鄉就業或者創業,
有數據顯示,近年來,四川、湖北、安徽等幾個勞務輸出大省逐漸出現勞動力回流的跡象。2、留在農村也成為了一種選擇,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逐漸改善,農業經營收入持續增長,農民工外出意愿也開始下降,3、近年來,東莞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東莞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大量工人轉向第三產業,進一步加劇了制造業工人的緊缺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