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診斷為糖尿病之后,就要開始了解有無糖尿病產生的并發癥,因為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產生的并發癥啊,比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2mmol/L,高出7.0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這基本也能診斷為糖尿病了,如果他還有糖尿病癥狀(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那就沒跑了,糖尿病。
1、糖尿病為什么要分型?
在有些人看來,糖尿病是血糖升高的疾病,都會出現口渴、多尿、消瘦等癥狀,需要胰島素治療,都會出現糖尿病的各種并發癥,分型有什么意義呢?其實最常見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它們的區別可不是僅僅1個阿拉伯數字不同那么簡單,它們不僅發病機制不同,臨床表現各異,預后也不太相同。這樣的分型有利于更精準的進行糖尿病治療方法的研究,對各種類型的糖尿病可能出現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制定治療方案,減少各類型糖尿病容易出現的并發癥,
有利于預測糖尿病發生風險例如1型糖尿病是一種針對自身抗體的T淋巴細胞浸潤胰島、破壞B細胞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與橋本氏甲狀腺炎、Addison并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時存在。知曉了相關抗體在診斷1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就可以在臨床診斷1型糖尿病或者在有家族史的人群中進行1型糖尿病風險的預測,
而2型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如高脂、高熱量飲食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最重要的環境因素,吸煙、精神壓力、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也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分型的原因還在于這兩種疾病都有家族史的因素,如果明確知道了患者有相關的家族史,那么就可以事先進行相關的檢查和預防,來盡快發現不同類型的糖尿病,來確定更合適的治療方法。
進行糖尿病分型更有利于確定治療方案1型糖尿病選擇胰島素治療,口服胰島素促泌劑是沒有效果的,而2型糖尿病患者就有很多選擇。可以選擇口服降糖藥物,也可以選擇胰島素治療,或者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注射交替使用,分型能夠更好的預防各種慢性并發癥1型糖尿病以兒童和青少年為主,由于病史較長,患者出現的并發癥多以微血管并發癥為主。
而2型糖尿病的發病人群主要是成人和老人,由于他們的年齡因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多人在糖尿病診斷的時候可能就已經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大血管病變,但是無論是微血管并發癥還是大血管并發癥,都要求要平穩血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綜上所述:疾病的分型不僅有利于開展發病機制的研究,更多的發現各種疾病的發病危險因素,也能及時的發現疾病,防止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2、懷疑有糖尿病該做哪些檢查呢?
排查糖尿病,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基本上任何一個醫生都知道:不就是血糖高于11.1mol/L就可以診斷糖尿病嘛,錯了,內分泌醫生會告訴你,這樣簡單粗暴的答案是錯誤的。因為,診斷糖尿病的標準遠遠沒這么簡單,其中有很多細節需要我們深究,畢竟診斷一個人是糖尿病不是一件小事,診斷為糖尿病之后,意味著以后的幾十年時間都需要跟高血糖、低血糖做斗爭,目前看起來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們來看看,如何排查糖尿病的診斷。2013年2型糖尿病診治指南提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如下:我們詳細說說:假如有一個人,叫老王,近段時間有喝水很多、尿尿很多、吃東西也特別能吃,而且吃那么多不重反而還瘦了,某一天碰到了熊貓醫生(答主我),熊貓一看就說:哎,你這個癥狀好像糖尿病哦,要不去醫院抽個血化驗個血糖看看,到底是不是糖尿病?沒錯,多飲、多尿、多食這些癥狀很像糖尿病,但不一定是糖尿病,如果加上血糖也不正常,那就明白了,
于是老王去了醫院,抽了個隨機血糖(什么時候去抽血都行,不管飯前飯后早上下午),呀!血糖13.2mmol/L,已經高出了11.1mmol/L了。這時候,我們基本上能診斷老王就是糖尿病了,一般來說不會有錯,但很多人不一定有多飲多尿多食又瘦這樣的癥狀啊,而且也不一定能碰上熊貓醫生我啊,但是人家單位有體檢啊,早上空腹,還沒吃飯,排好隊就去抽血,這時候的血糖是空腹血糖,呀!9.2mmol/L,高出7.0mmol/L,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這基本也能診斷為糖尿病了,如果他還有糖尿病癥狀(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那就沒跑了,糖尿病。